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方法、架构与创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校“去行政化”困境 | 第18-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高校“行政化”概念 | 第18页 |
2.1.2 高校“去行政化”概念 | 第18-21页 |
2.2 高校“去行政化”困境 | 第21-25页 |
2.2.1 高校“官僚化”困境 | 第21-22页 |
2.2.2 政府干预太多 | 第22-23页 |
2.2.3 高校“去行政化”的行政阻力 | 第23-24页 |
2.2.4 高校“去行政化”的既得利益阶层阻力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高校“去行政化”意义 | 第25-36页 |
3.1 我国高校“行政化”现状 | 第25-27页 |
3.1.1 人员“官僚化” | 第25-26页 |
3.1.2 机构“行政化” | 第26-27页 |
3.2 高校“行政化”由来 | 第27-29页 |
3.2.1 历史文化背景 | 第27-28页 |
3.2.2 社会心理基础 | 第28页 |
3.2.3 政治体制根源 | 第28-29页 |
3.3 高校“行政化”负面效应 | 第29-32页 |
3.3.1 变味的教授 | 第29-30页 |
3.3.2 权学交易 | 第30页 |
3.3.3 高校腐败难以控制 | 第30-32页 |
3.4 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 第32-36页 |
3.4.1 公众呼吁高校“去行政化” | 第32-33页 |
3.4.2 大学发展要求“去行政化” | 第33页 |
3.4.3 大学精神回归需要“去行政化” | 第33-34页 |
3.4.4 提升学术权力、发展文化的需要 | 第34页 |
3.4.5 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3.4.6 有效防范腐败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破解高校“去行政化”困境对策 | 第36-41页 |
4.1 正确认知“去行政化” | 第36-37页 |
4.1.1“去行政化”实质 | 第36-37页 |
4.1.2“去行政化”重点 | 第37页 |
4.2 破解“官僚化”困境 | 第37-38页 |
4.2.1 变更现有的“去行政化”主导机构 | 第37-38页 |
4.2.2 转变“官本位”传统思想观念 | 第38页 |
4.3 破解“行政化”困境 | 第38-41页 |
4.3.1 实现教授治学 | 第38-39页 |
4.3.2 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中国高校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 第41-44页 |
5.1 中国高校重复建设难以遏制 | 第41-42页 |
5.1.1 缺乏淘汰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恶化 | 第42页 |
5.1.2 单科性院校太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 第42页 |
5.1.3 条块分割导致高校布局结构不合理 | 第42页 |
5.2 改变执政方式和理顺教育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改革的当务之急 | 第42-44页 |
5.2.1 高校成为政府附属行政官僚机构 | 第43页 |
5.2.2 管理部门臃肿导致办学效率低下 | 第43页 |
5.2.3 传统观念阻碍高校制度改革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现代大学制度和“去行政化” | 第44-50页 |
6.1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校“去行政化” | 第44-46页 |
6.1.1“去行政化”≠“去行政管理” | 第45页 |
6.1.2 正确定位“大学校长” | 第45页 |
6.1.3 明确政府管学和大学办学权力界限 | 第45-46页 |
6.2“去行政化”后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 第46-50页 |
6.2.1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党委与行政关系 | 第47页 |
6.2.2 教授治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 第47-48页 |
6.2.3 民主管理:内部行政管理和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关系 | 第48-49页 |
6.2.4 自主办学:学校与政府关系 | 第49页 |
6.2.5 学生参与:高校与学生关系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