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对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3 国外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对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应承担责任做法和成效 | 第19-29页 |
2.1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19-20页 |
2.1.1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率逐年下降 | 第19页 |
2.1.2 性别差异使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环境不公平 | 第19-20页 |
2.1.3 追求工作岗位的稳定性,缺乏自主创业动力 | 第20页 |
2.2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责任 | 第20-25页 |
2.2.1 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准备阶段的责任 | 第21-23页 |
2.2.2 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阶段的责任 | 第23-24页 |
2.2.3 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坚守阶段的责任 | 第24-25页 |
2.3 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主要做法 | 第25-27页 |
2.3.1 出台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找出路 | 第25-26页 |
2.3.2 加快第三产业等服务业发展,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做准备 | 第26页 |
2.3.3 将大学生就业投资加入政府预算,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资金保障 | 第26-27页 |
2.4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成效 | 第27-29页 |
2.4.1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就业机制逐步趋于完善 | 第27页 |
2.4.2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逐渐增多,就业率同比有上升趋势 | 第27-29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3页 |
3.1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1.1 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职责缺失 | 第29页 |
3.1.2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完善方面职责缺失 | 第29-30页 |
3.1.3 政府在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职责缺失 | 第30页 |
3.2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3页 |
3.2.1 政府责任意识不强烈 | 第30-31页 |
3.2.2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 第31-32页 |
3.2.3 政府行政监督不到位 | 第32-33页 |
第4章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3-38页 |
4.1 借鉴国外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 | 第33-36页 |
4.1.1 美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33-34页 |
4.1.2 日本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34页 |
4.1.3 德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34-36页 |
4.2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4.2.1 注重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调整促就业模式 | 第36页 |
4.2.2 注重加强政策性引导,提升就业率 | 第36-37页 |
4.2.3 注重强化非政府组织作用,完善就业服务系统 | 第37页 |
4.2.4 创建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 第37-3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 第38-46页 |
5.1 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 第38-40页 |
5.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及政策指导作用 | 第38-39页 |
5.1.2 鼓励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确保大学生就业渠道畅通 | 第39页 |
5.1.3 进一步规划就业市场,形成政府、社会以及学校之间的良性就业系统 | 第39-40页 |
5.2 引导非政府组织发挥辅助作用,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系统 | 第40-42页 |
5.2.1 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就业服务 | 第40-41页 |
5.2.2 规范非政府组织的就业服务行为 | 第41-42页 |
5.3 制定大学生就业优惠公共政策,扶持大学生充分就业 | 第42-43页 |
5.3.1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地区就业 | 第42-43页 |
5.3.2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保障 | 第43页 |
5.4 面向市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