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缩写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概述 | 第10-11页 |
2. 马立克病毒的概况 | 第11-15页 |
2.1 马立克病毒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2.2 马立克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 | 第11-12页 |
2.3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2.4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 第13-15页 |
3. 马立克病的概述 | 第15-16页 |
3.1 流行病学 | 第15页 |
3.2 临床症状 | 第15-16页 |
4. 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诊断 | 第16-17页 |
4.1 病毒的分离培养 | 第16页 |
4.2 病毒抗原的检测 | 第16页 |
4.3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 第16-17页 |
4.4 DNA探针技术 | 第17页 |
5. 禽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与控制 | 第17-18页 |
6. MEQ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7. 免疫组织化学(IHC)概述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研究内容一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制 | 第28-46页 |
1. 材料 | 第29-30页 |
1.1 病毒、细胞 | 第29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 第29-30页 |
2. 方法 | 第30-38页 |
2.1 CEF的制备 | 第30页 |
2.2 病毒的增殖 | 第30-31页 |
2.3 DNA的提取 | 第31页 |
2.4 PCR扩增 | 第31-32页 |
2.5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2.6 Meq蛋白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 第34-35页 |
2.7 免疫原的制备 | 第35页 |
2.8 免疫方法及免疫程序 | 第35页 |
2.9 细胞融合 | 第35-36页 |
2.10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选阳性杂交细胞 | 第36-37页 |
2.11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单克隆抗体检测 | 第37页 |
2.12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2页 |
3.1 PCR扩增MDV-Meq基因的结果 | 第38页 |
3.2 Pcold-TF-Meq的构建与鉴定 | 第38-41页 |
3.3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41页 |
3.4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单克隆抗体检测 | 第41-42页 |
3.5 亚类鉴定 | 第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研究内容二 家禽肿瘤的快速鉴别方法建立 | 第46-59页 |
1. 材料 | 第47页 |
1.1 病毒、实验动物 | 第4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 第47页 |
2. 方法 | 第47-50页 |
2.1 人工感染实验 | 第47-48页 |
2.1.1 MDV的人工感染实验 | 第47-48页 |
2.1.2 ALV的人工感染实验 | 第48页 |
2.2 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的制备 | 第48页 |
2.2.1 冰冻切片的制备 | 第48页 |
2.2.2 石蜡切片的制备 | 第48页 |
2.3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IFA)方法初步建立 | 第48-49页 |
2.4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IHC)方法初步建立 | 第49页 |
2.5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IFA)初步应用 | 第49-50页 |
3. 结果 | 第50-57页 |
3.1 实验感染鸡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 第50页 |
3.2 MDV冰冻切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 | 第50-51页 |
3.3 ALV冰冻切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 | 第51-52页 |
3.4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IHC)检测 | 第52-53页 |
3.5 临床肿瘤检测分析 | 第53-57页 |
3.5.1 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53页 |
3.5.2 HE染色 | 第53-54页 |
3.5.3 间接免疫荧光快速检测 | 第54-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