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2.房地产价格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2.1 房地产价格的含义与构成 | 第19页 |
2.2 房地产价格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 第19-20页 |
2.2.2 新消费者理论 | 第20页 |
2.2.3 西方供需理论 | 第20-21页 |
2.3 房地产价格的特征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影响沿海城市住房价格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23-42页 |
3.1 经济因素 | 第24-29页 |
3.1.1 地区生产总值 | 第24-25页 |
3.1.2 人均可支配收入 | 第25-26页 |
3.1.3 房地产投资水平 | 第26页 |
3.1.4 建筑成本 | 第26-27页 |
3.1.5 土地价格 | 第27-29页 |
3.2 社会因素 | 第29-33页 |
3.2.1 人口因素 | 第29-30页 |
3.2.2 城市化进程 | 第30-31页 |
3.2.3 消费者价格指数 | 第31页 |
3.2.4 房地产价格的预期 | 第31-32页 |
3.2.5 投机行为 | 第32-33页 |
3.3 政策因素 | 第33-37页 |
3.3.1 利率水平与货币供应量 | 第33-35页 |
3.3.2 房地产开发国内贷款 | 第35-36页 |
3.3.3 政府参与 | 第36-37页 |
3.4 区位因素 | 第37-40页 |
3.4.1 商服繁华程度 | 第37-38页 |
3.4.2 交通便利度 | 第38页 |
3.4.3 绿化因素 | 第38-39页 |
3.4.4 气候条件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沿海和内陆城市房地产价格时间序列因素实证对比研究 | 第42-65页 |
4.1 沿海和内陆城市选择 | 第42-46页 |
4.2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46-47页 |
4.3 变量指标选取和数据预处理 | 第47-53页 |
4.3.1 变量指标选取 | 第47-48页 |
4.3.2 数据预处理 | 第48-53页 |
4.4 房地产价格模型建立 | 第53页 |
4.5 模型的 SPSS 相关性分析 | 第53-58页 |
4.5.1 相关性分析原理 | 第53-54页 |
4.5.2 Pearson 分析 | 第54-56页 |
4.5.3 Spearman 分析 | 第56-58页 |
4.6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58-62页 |
4.6.1 回归方法 | 第58-59页 |
4.6.2 回归结果 | 第59-62页 |
4.7 结论分析 | 第62-6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沿海和内陆城市房地产价格空间因素实证对比研究 | 第65-80页 |
5.1 空间城市选择 | 第65-66页 |
5.2 空间因素选择 | 第66-69页 |
5.3 空间数据处理 | 第69-70页 |
5.4 SPSS 相关性分析 | 第70-75页 |
5.4.1 算数平均均价分析 | 第71-72页 |
5.4.2 GDP 加权均价分析 | 第72-73页 |
5.4.3 人口加权均价分析 | 第73-74页 |
5.4.4 收入加权均价分析 | 第74-75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75-77页 |
5.5.1 模型建立 | 第75页 |
5.5.2 回归结果 | 第75-77页 |
5.6 结论分析 | 第77-7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88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