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1-15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2.3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房地产泡沫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8页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1.3 综述小结 | 第19-20页 |
2.2 一般泡沫理论 | 第20-22页 |
2.2.1 泡沫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泡沫经济的含义 | 第21-22页 |
2.3 房地产泡沫理论 | 第22-24页 |
2.3.1 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 第22-23页 |
2.3.2 房地产泡沫的表现 | 第23页 |
2.3.3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 第23-24页 |
2.4 房地产泡沫的测度 | 第24-28页 |
2.4.1 指标指示法 | 第24-26页 |
2.4.2 理论价格法 | 第26-27页 |
2.4.3 统计检验法 | 第27页 |
2.4.4 测度方法述评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南宁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3.1 城市概况 | 第28-29页 |
3.2 房地产市场现状 | 第29-34页 |
3.2.1 供给状况 | 第29-30页 |
3.2.2 交易状况 | 第30-31页 |
3.2.3 需求状况 | 第31-34页 |
3.3 房地产面临的市场环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南宁市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测度 | 第36-60页 |
4.1 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指标的选取 | 第36-39页 |
4.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6-37页 |
4.1.2 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的选定 | 第37-39页 |
4.2 计算指标的测度值 | 第39-55页 |
4.2.1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 第39-41页 |
4.2.2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测度 | 第41-43页 |
4.2.3 房地产空置泡沫测度 | 第43-48页 |
4.2.4 土地价格泡沫测度 | 第48-52页 |
4.2.5 房价收入比测度 | 第52-55页 |
4.3 南宁市房地产价格泡沫综合测定 | 第55-60页 |
4.3.1 基于熵权法对基础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5-56页 |
4.3.2 功效系数法对指标进行评价 | 第56-60页 |
第五章 南宁市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 第60-67页 |
5.1 南宁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宏观因素 | 第60-64页 |
5.1.1 缺乏供给弹性的资源稀缺以及土地出让制度缺陷 | 第60页 |
5.1.2 信息不对称以及体制不健全、约束制度缺失 | 第60-62页 |
5.1.3 金融的过度支持 | 第62-63页 |
5.1.4 南宁市经济的高速增长 | 第63页 |
5.1.5 政府的错误干预以及保障性住房不足 | 第63-64页 |
5.2 南宁市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微观因素 | 第64-67页 |
5.2.1 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偏好 | 第64-65页 |
5.2.2 外来购房者的过度投机 | 第65页 |
5.2.3 压抑需求的释放 | 第65-67页 |
第六章 南宁市房地产泡沫的治理政策建议 | 第67-70页 |
6.1 制度建设 | 第67-68页 |
6.1.1 土地政策 | 第67页 |
6.1.2 建立房地产信息披露系统 | 第67-68页 |
6.1.3 改良房地产税费制度 | 第68页 |
6.2 行政手段 | 第68-70页 |
6.2.1 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 第68-69页 |
6.2.2 推进南宁市保障房建设 | 第69页 |
6.2.3 适当限制开发商盈利水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