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造纸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回用和化学工艺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我国造纸工业及废纸回收现状第13-14页
    1.2 废纸回收利用的意义第14-15页
        1.2.1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第14页
        1.2.2 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第14-15页
    1.3 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第15-20页
        1.3.1 纤维素第16-17页
        1.3.2 半纤维素第17-18页
        1.3.3 木质素第18-19页
        1.3.4 其它物质第19页
        1.3.5 植物纤维微观结构及其主要性能第19-20页
    1.4 脱墨工艺的现状及发展第20-23页
        1.4.1 废纸脱墨的工艺流程第20-21页
        1.4.2 废纸脱墨工艺的新进展第21-23页
    1.5 漂白工艺现状及发展第23-29页
        1.5.1 废纸的漂白工艺第23-24页
        1.5.2 废纸漂白工艺的新进展第24-29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9-31页
        1.6.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页
        1.6.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回用过程中纤维性能衰变的研究第31-43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1-32页
        2.1.1 实验原料第31页
        2.1.2 实验药品第31-32页
        2.1.3 实验仪器第32页
    2.2 实验方法与流程第32-33页
        2.2.1 碱性脱墨第32-33页
        2.2.2 纸样的抄造及回用第33页
        2.2.3 实验流程第33页
    2.3 测试方法第33-35页
        2.3.1 纤维长度及细小纤维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3.2 纤维保水值的测定第33-34页
        2.3.3 成张物理性能测试第34页
        2.3.4 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第34页
        2.3.5 红外光谱法(FT-IR)测试第34-3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2.4.1 回用对纤维长度和细小纤维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2.4.2 回用对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的影响第36-37页
        2.4.3 回用对纤维素氢键强度的影响第37-39页
        2.4.4 回用对纤维可及度和角质化程度的影响第39-40页
        2.4.5 回用对成纸强度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第43-59页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44-45页
        3.1.1 实验原料第44页
        3.1.2 实验药品第44页
        3.1.3 实验仪器第44-45页
    3.2 实验方法与流程第45-46页
        3.2.1 碱性脱墨第45页
        3.2.2 中性脱墨第45页
        3.2.3 酶法脱墨第45页
        3.2.4 抄片第45页
        3.2.5 实验流程第45-46页
    3.3 测试方法第46页
        3.3.1 纤维长度及细小纤维含量的测定第46页
        3.3.2 纤维保水值的测定第46页
        3.3.3 成纸物理性能的测试第46页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46页
        3.3.5 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第46页
        3.3.6 红外光谱法(FT-IR)测试第46页
        3.3.7 固体核磁共振测试第4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3.4.1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长度和细小纤维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4.2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第47-48页
        3.4.3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影响第48-50页
        3.4.4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第50-54页
        3.4.5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氢键类型和含量的影响第54-57页
        3.4.6 不同脱墨方式对纤维润胀性能和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不同漂白方式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第59-72页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59-60页
        4.1.1 实验原料第59-60页
        4.1.2 实验药品第60页
        4.1.3 实验仪器第60页
    4.2 实验方法与流程第60-61页
        4.2.1 过氧化氢漂白和连二亚硫酸钠漂白第60-61页
        4.2.2 漆酶/介体漂白第61页
        4.2.3 抄片第61页
        4.2.4 实验流程第61页
    4.3 测试方法第61-62页
        4.3.1 纸张白度和物理性能的测定第61页
        4.3.2 纤维平均长度和细小纤维含量的分析第61-62页
        4.3.3 纤维保水值的测定第62页
        4.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62页
        4.3.5 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第62页
        4.3.6 红外光谱法(FT-IR)测试第6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2-70页
        4.4.1 不同漂白方式漂白效果和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4.4.2 不同漂白方式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第63-64页
        4.4.3 不同漂白方式对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影响第64-67页
        4.4.4 不同漂白方式对纤维氢键类型和含量的影响第67-70页
        4.4.5 不同漂白方式对纤维润胀性能的影响第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废纸纤维衰变抑制方法研究第72-81页
    5.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73-74页
    5.2 实验方法与流程第74-75页
    5.3 测试方法第75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5-80页
        5.4.1 脱墨工艺的优化第75-78页
        5.4.2 漂白工艺的优化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件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淀粉基水悬浮包衣传输系统的构建及其释放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钢铁钒渣低钙化提钒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