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车身覆盖件概述 | 第14-19页 |
1.2.1 车身覆盖件的冲压工序 | 第14页 |
1.2.2 车身覆盖件的分类 | 第14-17页 |
1.2.3 车身覆盖件的特点和要求 | 第17-18页 |
1.2.4 车身覆盖件的拉深特点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3.1 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知识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2 车身覆盖件冲压同步工程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4.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KBE 的基本理论 | 第27-33页 |
2.1 KBE 技术的概述及特点 | 第27-29页 |
2.1.1 KBE 的定义及特点 | 第27-28页 |
2.1.2 KBE 的优点 | 第28-29页 |
2.2 KBE 设计关键技术 | 第29-31页 |
2.2.1 知识系统 | 第29-30页 |
2.2.2 知识获取技术 | 第30页 |
2.2.3 产品建模与分析技术 | 第30-31页 |
2.3 KBE 的系统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2.3.1 几何无关知识的处理 | 第32页 |
2.3.2 几何相关知识的处理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车身覆盖件冲压分析系统开发平台 | 第33-38页 |
3.1 车身覆盖件冲压分析系统的软件环境 | 第33页 |
3.2 UG/Open 的相关模块 | 第33-34页 |
3.3 UG/Open API 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 第34-35页 |
3.4 UG/Open API 菜单和用户界面技术 | 第35-37页 |
3.4.1 Menuscript 菜单技术 | 第35页 |
3.4.2 UIStyler 用户界面技术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车身覆盖件冲压同步工程及其知识模型建立 | 第38-46页 |
4.1 冲压同步工程的定义 | 第38页 |
4.2 冲压同步工程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 第38-41页 |
4.3 车身覆盖件冲压同步工程知识模型建立的流程 | 第41页 |
4.4 翼子板设计要求及影响冲压成形的结构特征 | 第41-42页 |
4.4.1 翼子板零件的设计要求 | 第41-42页 |
4.4.2 翼子板影响其冲压成形的结构特征 | 第42页 |
4.5 翼子板零件结构特征成形的正交试验优化 | 第42-44页 |
4.5.1 翼子板产品优化试验的试验因素 | 第43页 |
4.5.2 翼子板零件结构特征成形设计试验正交表 | 第43-44页 |
4.6 翼子板冲压同步工程知识模型 | 第44-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车身覆盖件冲压分析系统与应用 | 第46-64页 |
5.1 车身覆盖件冲压分析系统设计 | 第46-57页 |
5.1.1 车身开发系统自定义菜单 | 第47-48页 |
5.1.2 车身覆盖件冲压分析系统框架 | 第48-49页 |
5.1.3 车身零件冲压工艺数据库和冲压模具结构数据库 | 第49-50页 |
5.1.4 车身零件冲压同步工程分析 | 第50页 |
5.1.5 翼子板冲压同步工程分析 | 第50-57页 |
5.2 车身覆盖件冲压分析系统应用 | 第57-63页 |
5.2.1 车身零件冲压工艺数据库和冲压模具数据库的应用 | 第57页 |
5.2.2 车身零件冲压同步工程分析系统的应用 | 第57-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