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破冰清雪装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 道路清冰雪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压实冰雪特性及破坏准则分析 | 第15-27页 |
2.1 压实冰雪力学特性分析 | 第15-22页 |
2.1.1 冰雪的分类 | 第15-16页 |
2.1.2 冰雪密度 | 第16-17页 |
2.1.3 冰雪抗压强度 | 第17-18页 |
2.1.4 冰雪抗剪切强度系数 | 第18-19页 |
2.1.5 冰雪的相关影响系数 | 第19-21页 |
2.1.6 冰雪湿度 | 第21-22页 |
2.2 道路压实冰雪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2.1 道路压实冰雪成因 | 第22页 |
2.2.2 影响压实冰雪形成几种因素 | 第22-24页 |
2.3 道路压实冰雪破坏准则 | 第24-26页 |
2.3.1 最大拉应力准则 | 第24-25页 |
2.3.2 最大正应变准则 | 第25页 |
2.3.3 莫尔强度理论及莫尔-库仑准则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清雪装置曲面设计及清冰雪运动分析 | 第27-48页 |
3.1 清雪铲铲板曲面设计 | 第27-32页 |
3.1.1 清雪铲铲板(铲刃)相关参数 | 第27-28页 |
3.1.2 清雪装置结构参数 | 第28-30页 |
3.1.3 模型建立 | 第30-32页 |
3.2 清除冰雪运动分析 | 第32-43页 |
3.2.1 球面三角形基本概念 | 第32-34页 |
3.2.2 清除冰雪运动过程 | 第34页 |
3.2.3 冰雪在清雪铲上的运动速度 | 第34-35页 |
3.2.4 冰雪在清雪铲上运动速度的求解 | 第35-37页 |
3.2.5 可压缩冰雪的极限情况 | 第37-38页 |
3.2.6 可压缩冰雪的变形 | 第38-40页 |
3.2.7 冰雪在清雪铲上的运动轨迹方程 | 第40-43页 |
3.3 冰雪在新型清雪装置上的轨迹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雪铲振动机构设计与破冰清雪效果分析 | 第48-59页 |
4.1 传动系统设计分析 | 第48页 |
4.2 雪铲振动机构的设计 | 第48-53页 |
4.2.1 振动铲刃机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 第49-50页 |
4.2.2 振动机构关键部件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 第50-53页 |
4.3 动力及传动机构设计与计算 | 第53-56页 |
4.3.1 动力机构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54页 |
4.3.2 动力机构其它参数的确定 | 第54-56页 |
4.4 振动清雪效果分析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柔性越障机构的设计及分析 | 第59-67页 |
5.1 避障机构的作用及分类 | 第59-61页 |
5.1.1 避障机构的作用及必要性 | 第59页 |
5.1.2 避障装置的分类 | 第59-61页 |
5.2 柔性避障装置的基本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5.2.1 设计思想 | 第61页 |
5.2.2 柔性避障装置的基本结构 | 第61-62页 |
5.3 柔性避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 | 第62-64页 |
5.3.1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第62-63页 |
5.3.2 液压元件的选配 | 第63-64页 |
5.4 越障过程与工况分析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清雪铲作业模型及仿真分析 | 第67-74页 |
6.1 清雪阻力计算 | 第67-70页 |
6.2 切线牵引力计算 | 第70页 |
6.3 清雪功率计算 | 第70页 |
6.4 计算结果分析与建立分析模型 | 第70-72页 |
6.4.1 切线牵引力与清雪阻力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6.4.2 侧向稳定分析 | 第71-72页 |
6.4.3 速度、功率与侧向稳定性数学分析模型 | 第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