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结构换热性能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结构热力耦合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传热基本理论及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结构的传热学分析 | 第19-22页 |
2.2.1 热量传输基本形式 | 第19-21页 |
2.2.2 结构的导热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 | 第21-22页 |
2.3 流体计算分析综述 | 第22-25页 |
2.3.1 湍流及湍流模型的选取 | 第23-24页 |
2.3.2 湍流模型的近壁处理 | 第24-25页 |
2.3.3 模型基本物性的设定 | 第25页 |
2.4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 第25-28页 |
2.4.1 动量方程 | 第25-26页 |
2.4.2 质量方程 | 第26-27页 |
2.4.3 能量方程 | 第27-28页 |
2.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方法 | 第28页 |
2.6 确定边界条件及求解的设置 | 第28-30页 |
2.6.1 进口的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2.6.2 出口的边界条件 | 第30页 |
2.6.3 结构壁面的处理 | 第30页 |
2.7 求解方法 | 第30-32页 |
2.7.1 结构流-固耦合换热性能的研究 | 第31页 |
2.7.2 结构热力耦合性能求解 | 第31-32页 |
2.8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主动换热壁板的换热性能分析 | 第33-50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点阵主动换热壁板热结构分析 | 第33-39页 |
3.2.1 点阵主动换热壁板和槽道式冷却结构换热性能比较 | 第33-37页 |
3.2.2 冷却介质的引入对结构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点阵主动换热壁板优化设计 | 第39-45页 |
3.3.1 冷却介质的流速对结构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冷却通道的横截面积对结构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盖板厚度对结构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 点阵主动换热壁板结构换热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3.4.1 流速场分析 | 第45-46页 |
3.4.2 温度场分布 | 第46-47页 |
3.4.3 压力场分布 | 第47-48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结构的热力耦合性能分析 | 第50-70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具有不同拓扑构型冷却通道的结构性能分析 | 第50-55页 |
4.2.1 结构的换热性能研究 | 第50-52页 |
4.2.2 静力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承载能力研究 | 第52-53页 |
4.2.3 热载荷和静力载荷共同作用时结构的承载能力研究 | 第53-55页 |
4.3 含双层换热壁板的高温隔热板结构性能分析 | 第55-61页 |
4.3.1 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5-56页 |
4.3.2 含双层换热壁板的高温隔热板结构热分析 | 第56-59页 |
4.3.3 含双层换热壁板的高温隔热板结构热力耦合分析 | 第59-61页 |
4.4 含主动换热壁板的飞行器前缘结构性能分析 | 第61-69页 |
4.4.1 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62-63页 |
4.4.2 前缘结构热分析 | 第63-66页 |
4.4.3 前缘结构的热力耦合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