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1-14页 |
1.1 近红外光谱原理 | 第11-12页 |
1.2 近红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重要应用 | 第14-20页 |
2.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定量分析 | 第14-17页 |
2.1.1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 第14-16页 |
2.1.2 烟气分析 | 第16-17页 |
2.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定性分析 | 第17-20页 |
2.2.1 烟草品种鉴别 | 第17页 |
2.2.2 烟叶产地、部位、等级识别 | 第17页 |
2.2.3 卷烟配方识别 | 第17-18页 |
2.2.4 卷烟真伪鉴别 | 第18页 |
2.2.5 卷烟辅料判别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烤烟标准物质的研制 | 第20-28页 |
3.1 烟草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发 | 第20-21页 |
3.1.1 标准物质的制备 | 第20-21页 |
3.1.2 均匀性检验 | 第21页 |
3.1.3 稳定性检验 | 第21页 |
3.2 烟草成分标准物质的定值 | 第21页 |
3.3 标准加入法和连续流动法烤烟标准物质的前处理 | 第21-22页 |
3.4 标准加入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原理 | 第22-23页 |
3.5 连续流动分析仪平行测定法 | 第23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3.6.1 标准加入法测量值与拟合值 | 第23-26页 |
3.6.2 连续流动法测量烤烟标准物质化学含量 | 第26页 |
3.6.3 经典化学法测量烤烟标准物质化学含量 | 第26-27页 |
3.6.4 本章结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分析流程 | 第28-33页 |
4.1 烟叶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 第28-29页 |
4.1.1 样品的采集 | 第28页 |
4.1.2 样品的制备 | 第28-29页 |
4.1.3 样品的保存 | 第29页 |
4.2 烟叶样品常规化学含量分析 | 第29-33页 |
4.2.1 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原理 | 第29-30页 |
4.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4.2.3 水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钾、氯化物)等前处理 | 第30-31页 |
4.2.4 总氮前处理 | 第31页 |
4.2.5 测试原理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烤烟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33-54页 |
5.1 近红外光谱仪最佳参数的选择 | 第33-38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5.1.2 实验仪器及分析软件 | 第33页 |
5.1.3 扫描次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5.1.4 测定样品时温度的确定 | 第34页 |
5.1.5 最佳波长的选择 | 第34-35页 |
5.1.6 主因子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5.1.7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5.2 烤烟化学成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8-44页 |
5.2.1 总糖含量预测模型 | 第38-39页 |
5.2.2 还原糖含量预测模型 | 第39-40页 |
5.2.3 烟碱含量预测模型 | 第40-41页 |
5.2.4 总氮含量预测模型 | 第41-42页 |
5.2.5 钾含量预测模型 | 第42-43页 |
5.2.6 氯含量预测模型 | 第43-4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