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4页 |
1.1 多金属氧酸盐的概述 | 第9-10页 |
1.2 基于 Keggin 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1.3 选题目的和依据 | 第22页 |
1.4 化学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22-24页 |
1.4.1 化学试剂 | 第22-23页 |
1.4.2 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于 Keggin 型多阴离子和铜–二(三唑)配合物的层状杂化化合物的研究 | 第24-33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配体 L1 和化合物 1-2 的制备 | 第25页 |
2.2.1 配体 L1 的制备 | 第25页 |
2.2.2 [Cu_3(L1)_3(PMo_(12)O_(40))_2]·9H_2O(1)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Cu_3(L1)_3(PW_(12)O_(40))_2]·9H_2O(2)的制备 | 第25页 |
2.3 化合物 1-2 的结构分析 | 第25-28页 |
2.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的收集 | 第25-27页 |
2.3.2 化合物 1-2 的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2.4 表征 | 第28-30页 |
2.4.1 化合物的 IR 光谱 | 第28-29页 |
2.4.2 热重分析 | 第29页 |
2.4.3 粉末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9-30页 |
2.4.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5 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质研究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 Keggin 型多阴离子和过渡金属-有机氮配合物的杂化化合物的研究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配体 L2 和化合物 3-5 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1 配体 L2 的制备 | 第34页 |
3.2.2 L1[(Cu~IL1)_2(PMo_(12)O_(40))]·H_2O(3)的制备 | 第34页 |
3.2.3 [Zn2(H_2O)_2(L2)_3][PMo_(11)~(VI)Mo~VO_(40)](4)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4 [Cu(L3)_2]{[Cu(L3)_2]_4[(PW_(10)~VIW_2~VO_(40)_2]}·2H_2O(5)的制备 | 第35页 |
3.3 化合物 3-5 的结构 | 第35-42页 |
3.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的收集 | 第35-36页 |
3.3.2 化合物 3-5 的结构描述 | 第36-42页 |
3.4 化合物 3-5 的表征 | 第42-43页 |
3.4.1 化合物 3 的 IR 光谱 | 第42页 |
3.4.2 化合物 4 的 IR 光谱 | 第42-43页 |
3.4.3 化合物 5 的 IR 光谱 | 第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