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 第12-18页 |
1.2.1 尾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 第12-16页 |
1.2.2 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4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1 实验目的 | 第19页 |
1.4.2 本次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30页 |
2.1 仪器与材料 | 第20-21页 |
2.1.1 仪器 | 第20页 |
2.1.2 材料 | 第20-21页 |
2.2 提取分离及光谱性质 | 第21-28页 |
2.2.1 提取 | 第21页 |
2.2.2 分离 | 第21-26页 |
2.2.3 化合物的光谱性质 | 第26-28页 |
2.2.3.1 化合物3的波谱数据 | 第26页 |
2.2.3.2 化合物4的结构数据 | 第26页 |
2.2.3.3 化合物5的结构数据 | 第26-27页 |
2.2.3.4 化合物7的结构数据 | 第27页 |
2.2.3.5 化合物10的结构数据 | 第27-28页 |
2.2.3.6 化合物11的结构数据 | 第28页 |
2.3 生物活性实验 | 第28-30页 |
2.3.1 活性组分的分离 | 第28-29页 |
2.3.2 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实验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3.1 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30-37页 |
3.1.1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3.1.2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 | 第31-32页 |
3.1.3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 第32-33页 |
3.1.4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 | 第33-35页 |
3.1.5 化合物10的结构鉴定 | 第35-36页 |
3.1.6 化合物11的结构鉴定 | 第36-37页 |
3.2 活性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附图 | 第4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