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全球背景 | 第12-13页 |
1.1.2 中国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 | 第15-17页 |
1.4.1 新数据环境 | 第15-16页 |
1.4.2 定量城市研究 | 第16页 |
1.4.3 城市公共空间 | 第16-17页 |
1.5 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1.5.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7-19页 |
1.5.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9-20页 |
1.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20页 |
1.6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20-23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6.3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从传统调研方式到新数据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研究方式的革新 | 第23-36页 |
2.1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1.1 古希腊时期 | 第23页 |
2.1.2 古罗马时期 | 第23页 |
2.1.3 中世纪时期 | 第23-24页 |
2.1.4 工业革命时期 | 第24-25页 |
2.1.5 现代主义时期 | 第25页 |
2.1.6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 | 第25页 |
2.2 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的内涵 | 第25-27页 |
2.2.1 物质性 | 第25-26页 |
2.2.2 社会性 | 第26页 |
2.2.3 功能性 | 第26页 |
2.2.4 认知性 | 第26页 |
2.2.5 可持续性 | 第26-27页 |
2.3 城市公共空间评价研究 | 第27-31页 |
2.3.1 评价理论研究 | 第27-28页 |
2.3.2 评价方法研究 | 第28-31页 |
2.4 新数据环境下数据的价值 | 第31-34页 |
2.4.1 资源价值 | 第31页 |
2.4.2 思维价值 | 第31-32页 |
2.4.3 商业价值 | 第32-33页 |
2.4.4 管理价值 | 第33-34页 |
2.5 新数据环境下调研方式与传统调研方式的互补优势 | 第34-35页 |
2.5.1 新数据环境下调研方式的优势与缺点 | 第34-35页 |
2.5.2 传统调研方式的优势与缺点 | 第35页 |
2.5.3 互补优势 | 第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新数据环境的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第36-50页 |
3.1 评价方法选取 | 第36-37页 |
3.1.1 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 第36页 |
3.1.2 评价思路 | 第36-37页 |
3.2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7-38页 |
3.2.1 选取原则 | 第37页 |
3.2.2 层次结构的确立 | 第37-38页 |
3.3 评价因子释义与量化 | 第38-48页 |
3.3.1 社会经济指标 | 第39-41页 |
3.3.2 物质环境指标 | 第41-44页 |
3.3.3 行为感知指标 | 第44-48页 |
3.4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 第48页 |
3.5 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评价实践方法研究——以苏州阊门街区为例 | 第50-72页 |
4.1 确定评价范围 | 第50-53页 |
4.1.1 街区范围 | 第50-51页 |
4.1.2 街区背景 | 第51-53页 |
4.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3-54页 |
4.3 评价数据的收集、筛选与计算 | 第54-69页 |
4.3.1 收集、筛选与计算的方法 | 第54-58页 |
4.3.2 宏观层面的数据——城市尺度 | 第58-63页 |
4.3.3 中观层面的数据——区域尺度 | 第63-66页 |
4.3.4 微观层面的数据——街区尺度 | 第66-69页 |
4.4 评价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 第69-71页 |
4.4.1 评价得分计算 | 第69-70页 |
4.4.2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2-75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2-73页 |
5.1.1 成果 | 第72页 |
5.1.2 批判与反思 | 第72-73页 |
5.2 展望: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图表目录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