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抗火性能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叠合梁简介 | 第13-14页 |
1.2.2 国外叠合梁的发展及应用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叠合梁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4 型钢混凝土梁简介 | 第17页 |
1.2.5 高温下组合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温度场分析 | 第20-3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温度场计算原理 | 第20-22页 |
2.2.1 热对流 | 第20页 |
2.2.2 热辐射 | 第20-21页 |
2.2.3 热传导 | 第21-22页 |
2.3 火灾升温曲线 | 第22-23页 |
2.4 升温段材料热工参数 | 第23-29页 |
2.4.1 混凝土热工参数 | 第23-27页 |
2.4.2 钢热工参数 | 第27-29页 |
2.5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验证与建立 | 第29-36页 |
2.5.1 温度场模型建立步骤 | 第29-30页 |
2.5.2 温度场模型验证 | 第30-31页 |
2.5.3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建立 | 第31-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 | 第37-58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常温下PSRC梁的力学性能 | 第37-40页 |
3.2.1 常温下PSRC梁力学模型验证 | 第37-39页 |
3.2.2 常温下PSRC梁力学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3.3 高温下材料力学性能 | 第40-48页 |
3.3.1 高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 | 第40-45页 |
3.3.2 高温下常用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 第45-48页 |
3.4 高温下PSRC梁的耐火性能 | 第48-54页 |
3.4.1 高温下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模型验证 | 第49-51页 |
3.4.2 高温下PSRC梁耐火极限模型建立 | 第51-52页 |
3.4.3 耐火极限定义 | 第52页 |
3.4.4 PSRC梁耐火极限 | 第52-54页 |
3.5 PSRC梁与整浇梁耐火极限 | 第54页 |
3.6 高温下PSRC梁内部型钢和混凝土应力分析 | 第54-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高温下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叠合面分析 | 第58-64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叠合面抗剪承载力的构成与分析 | 第58-59页 |
4.3 高温下PSRC梁叠合面滑移 | 第59-62页 |
4.4 叠合面摩擦系数对PSRC梁耐火极限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耐火极限参数分析 | 第64-77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PSRC梁耐火极限的影响参数分析 | 第64-76页 |
5.2.1 荷载比 | 第64-67页 |
5.2.2 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 | 第67-69页 |
5.2.3 型钢屈服强度 | 第69-70页 |
5.2.4 型钢截面尺寸 | 第70-71页 |
5.2.5 受火面数 | 第71-72页 |
5.2.6 钢筋屈服强度 | 第72-74页 |
5.2.7 荷载作用位置 | 第74-75页 |
5.2.8 梁跨度 | 第75-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