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 水资源短缺现状问题凸显 | 第10页 |
1.2 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日益得到重视 | 第10页 |
1.3 工业园水资源浪费严重 | 第10-11页 |
2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2.1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可行性 | 第11页 |
2.2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理论 | 第11-13页 |
2.3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 | 第13-15页 |
2.4 雨水收集相关计算 | 第15-16页 |
2.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6页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5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工业园雨水收集与利用 | 第19-32页 |
1 相关概念 | 第19页 |
1.1 工业园区 | 第19页 |
1.2 雨水利用 | 第19页 |
2 工业园区的分类和特点 | 第19-20页 |
3 工业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 | 第20页 |
4 工业园雨水利用的原则 | 第20页 |
5 工业园雨水利用的特点 | 第20-21页 |
5.1 面广量大 | 第20-21页 |
5.2 管理粗放,雨水收集方式多样 | 第21页 |
5.3 雨水收集后利用程度高 | 第21页 |
6 雨水收集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6.1 低影响开发 | 第21-22页 |
6.2 可持续排水系统 | 第22页 |
6.3 水敏感城市设计 | 第22-23页 |
6.4 绿色基础设施 | 第23页 |
6.5 最佳管理措施 | 第23-24页 |
7 案例分析 | 第24-30页 |
7.1 格雷服装产业园 | 第24-25页 |
7.2 新加坡JTC清洁科技园 | 第25-27页 |
7.3 美国加州科学院 | 第27-28页 |
7.4 长沙中部智谷产业园 | 第28-30页 |
8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工业园雨水利用的途经与措施 | 第32-51页 |
1 绿地的雨水利用 | 第32-39页 |
1.1 绿地雨水滞留及渗蓄 | 第32-35页 |
1.2 绿地雨水输送 | 第35-38页 |
1.3 绿地雨水净化 | 第38-39页 |
2 铺装地面的雨水利用 | 第39-42页 |
2.1 铺装地面雨水收集 | 第39-41页 |
2.2 铺装地面雨水传输 | 第41页 |
2.3 铺装地面雨水净化 | 第41-42页 |
3 建筑的雨水利用 | 第42-46页 |
3.1 建筑雨水收集 | 第42-45页 |
3.2 建筑雨水传输 | 第45页 |
3.3 建筑雨水净化 | 第45-46页 |
4 水体的雨水利用 | 第46-51页 |
4.1 水体的雨水收集 | 第46-48页 |
4.2 水体的雨水净化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工业园雨水利用的实践探索——以长沙四海通达产业园为例 | 第51-65页 |
1 项目概况 | 第51-55页 |
1.1 长沙基本状况 | 第51页 |
1.2 长沙水资源和工业概况 | 第51-52页 |
1.3 场地基本概况 | 第52页 |
1.4 园区设计构想 | 第52-54页 |
1.5 雨水利用模式的确定 | 第54-55页 |
2 雨水利用的途经与措施 | 第55-62页 |
2.1 结合绿地的雨水利用 | 第55-58页 |
2.2 结合植物配置的雨水利用 | 第58-59页 |
2.3 结合铺装的雨水利用 | 第59-61页 |
2.4 结合建筑的雨水利用 | 第61-62页 |
3 效益分析 | 第62-65页 |
3.1 经济效益 | 第62-63页 |
3.2 生态效益 | 第63页 |
3.3 社会效益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