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A-F04中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工程菌株构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9-22页
    1.1 草甘膦概述第9-12页
        1.1.1 草甘膦理化性质及应用现状第9-10页
        1.1.2 草甘膦的毒性机理第10-11页
        1.1.3 草甘膦的毒性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国内外降解草甘膦的微生物及草甘膦降解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草甘膦的降解途径第12-13页
        1.2.2 降解草甘膦微生物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来源于微生物降解草甘膦的基因第14-18页
        1.2.4 降解草甘膦微生物的用途第18页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简介第18-20页
    1.4 本课题立项背景及意义第20-21页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多株米曲霉草甘膦降解率测定及甘氨酸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2-23页
        2.2.1 菌种来源第22页
        2.2.2 试剂第22页
        2.2.3 培养基第22-23页
        2.2.4 仪器设备第23页
    2.3 试验方法第23-27页
        2.3.1 引物设计第23-24页
        2.3.2 孢子悬浮液制备第24页
        2.3.3 米曲霉菌株的培养第24页
        2.3.4 不同米曲霉菌株草甘膦降解率测定第24-25页
        2.3.5 米曲霉 DNA 提取第25-26页
        2.3.6 不同米曲霉的甘氨酸氧化酶基因 PCR 扩增第26页
        2.3.7 琼脂糖凝胶回收第26页
        2.3.8 基因测序及甘氨酸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2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2.4.1 引物设计第27页
        2.4.2 不同米曲霉菌株降解率的测定第27-29页
        2.4.3 甘氨酸氧化酶基因 PCR 扩增第29页
        2.4.4 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米曲霉 A-F04 甘氨酸氧化酶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构建第35-49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5-39页
        3.2.1 菌种和质粒第35页
        3.2.2 试剂和引物第35-36页
        3.2.3 培养基和溶液第36-38页
        3.2.4 仪器设备第38-39页
    3.3 试验方法第39-43页
        3.3.1 米曲霉 A-F04 DNA 提取第39页
        3.3.2 GO 基因 PCR 扩增第39页
        3.3.3 PCR 产物和表达载体 pPIC9K 双酶切第39-40页
        3.3.4 双酶切产物连接第40-41页
        3.3.5 大肠杆菌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1页
        3.3.6 重组质粒 pPIC9K-AFGO 的大肠杆菌 DH5α转化第41页
        3.3.7 大肠杆菌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第41-42页
        3.3.8 提取重组质粒 pPlC9K-AFGO第42页
        3.3.9 重组质粒 pPlC9K-AFGO 的 PCR 鉴定和测序第42-4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3.4.1 米曲霉 A-F04 菌体形态第43-44页
        3.4.2 米曲霉 A-F04 PCR 扩增第44页
        3.4.3 大肠杆菌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第44-45页
        3.4.4 提取含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 pPlC9K-AFGO第45-46页
        3.4.5 重组质粒 pPlC9K-AFGO 的 PCR 鉴定第46-47页
        3.4.6 重组质粒 pPlC9K-AFGO 的测序分析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米曲霉 A-F04 甘氨酸氧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构建第49-54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试验材料第49-51页
        4.2.1 试剂第49页
        4.2.2 培养基第49-50页
        4.2.3 仪器设备第50-51页
    4.3 试验方法第51-53页
        4.3.1 毕赤酵母 GS115 感受态制备第51页
        4.3.2 重组质粒 pPIC9K-AFGO 的 Sac I 线性化第51页
        4.3.3 线性化 pPIC9K-AFGO 的毕赤酵母 GS115 转化第51-52页
        4.3.4 毕赤酵母工程菌株 GS115-AFGO 的筛选第52-5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3-54页
        4.4.1 毕赤酵母工程菌株 GS115-AFGO 的筛选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本文结论第54-55页
    5.2 下步工作方向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富含鲨烯的丛粒藻藻株鉴定、烃成分分析及缺氮对烃脂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高压下GaAs的电输运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