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新民老油田油藏评价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2页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8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0.2.1 油藏评价研究现状第8-9页
        0.2.2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0-11页
    0.4 研究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一章 新民区域地质概况第12-23页
    1.1 区域位置第12页
    1.2 区域构造特征第12-13页
    1.3 沉积特征第13页
    1.4 区域储层特征第13-14页
    1.5 油藏类型及流体性质第14页
    1.6 开发特点及开发历程第14-19页
        1.6.1 开发特点第14页
        1.6.2 开发历程第14-15页
        1.6.3 开发现状第15-19页
    1.7 油藏开发存在的主要矛盾第19-23页
第二章 油藏特征研究第23-38页
    2.1 构造系统研究第23-24页
        2.1.1 宏观构造研究第23-24页
        2.1.2 微观构造研究第24页
    2.2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第24-28页
        2.2.1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原则与结果第24-25页
        2.2.2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第25-26页
        2.2.3 单砂体研究第26-28页
    2.3 储层渗流特征研究第28-32页
    2.4 油藏控制因素研究与分类油藏评价第32-38页
        2.4.1 油藏控制因素研究第32-34页
        2.4.2 分类油藏评价第34-38页
第三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第38-45页
    3.1 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第38页
    3.2 剩余油分布综合分析第38-42页
    3.3 剩余油分布模拟第42-45页
        3.3.1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2页
        3.3.2 层间剩余油分布第42-43页
        3.3.3 层内剩余油分布第43页
        3.3.4 断层附近剩余油分布第43-44页
        3.3.5 井网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分布第44页
        3.3.6 砂体边部剩余油第44-45页
第四章 研究成果在开发中的应用第45-66页
    4.1 分类储层开发矛盾及对策第45-47页
    4.2 油藏研究在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实例第47-66页
        4.2.1 民 3 区块油藏认识第47-54页
        4.2.2 部署目的第54页
        4.2.3 优选的原则第54页
        4.2.4 先导试验区基本情况第54-56页
        4.2.5 试验区部署依据第56-62页
        4.2.6 试验区井网方式第62-63页
        4.2.7 试验区井位部署第63-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详细摘要第7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省锦屏县瑞鑫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下一篇:大庆长垣东侧葡萄花油层油气运聚规律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