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廉政保证金制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第15-2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廉政保证金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廉政保证金制度的含义 | 第15-16页 |
2.2 廉政保证金制度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6-19页 |
2.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页 |
2.2.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19-20页 |
2.2.4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2.3 廉政保证金制度创设的现实依据 | 第21-25页 |
2.3.1 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需要 | 第21-22页 |
2.3.2 弥补法制治腐的需要 | 第22-23页 |
2.3.3 加强对公务员监督的需要 | 第23页 |
2.3.4 完善反腐体系激励机制的需要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的创设与变迁 | 第25-33页 |
3.1 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的创设 | 第25-27页 |
3.2 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实施的艰难 | 第27-30页 |
3.2.1 缺乏国家法律的支持以及正式制度的规范 | 第27页 |
3.2.2 廉政保证金来源合法性与合理性无法保证 | 第27-28页 |
3.2.3 廉政保证金制度目前得不到公众的广泛认可 | 第28-29页 |
3.2.4 廉政保证金制度约束力无法保证 | 第29-30页 |
3.3 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实施艰难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3.3.1 缺少社会公众和舆论对廉政保证金制度的监督 | 第30页 |
3.3.2 廉政保证金的缴纳数额无法满足既定目标 | 第30-31页 |
3.3.3 廉政保证金制度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31-33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的思考 | 第33-38页 |
4.1 推进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的法律化 | 第33-34页 |
4.2 构建透明的公共信息平台 | 第34-36页 |
4.3 完善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配套机制 | 第36-38页 |
4.3.1 完善我国廉政保证金制度的考评机制 | 第36-37页 |
4.3.2 完善监督惩治体系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