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下双块式无砟轨道材料软化分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湿态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无砟轨道水致损伤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无砟轨道水致损伤的成因分析 | 第17-25页 |
2.1 水致损伤类型 | 第17-20页 |
2.1.1 积水致材料劣化 | 第17-18页 |
2.1.2 轨枕处脱空 | 第18-19页 |
2.1.3 层间离缝冒浆 | 第19-20页 |
2.2 动水破坏作用机理 | 第20-23页 |
2.2.1 劈裂、冲刷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2.2.2 软化作用机理 | 第23页 |
2.3 水致损伤演化过程及研究实质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无砟轨道湿度场建模及其分布计算 | 第25-52页 |
3.1 湿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3.1.1 热传导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5-27页 |
3.1.2 湿扩散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7-28页 |
3.1.3 温度场与湿度场的差别对比 | 第28-29页 |
3.2 ANSYS热分析基础 | 第29-31页 |
3.3 基于ANSYS的混凝土湿度场分布模型 | 第31-37页 |
3.3.1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31-33页 |
3.3.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3-35页 |
3.3.3 混凝土湿度场分布 | 第35-37页 |
3.4 双块式无砟轨道湿度场计算 | 第37-42页 |
3.4.1 计算模型 | 第37-38页 |
3.4.2 边界条件及工况设置 | 第38-39页 |
3.4.3 双块式轨道湿度场分布 | 第39-42页 |
3.5 影响双块式轨道湿度场分布的因素 | 第42-50页 |
3.5.1 浸水时长对湿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42-48页 |
3.5.2 离缝尺寸对湿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湿态混凝土力学性质的细观等效分析 | 第52-64页 |
4.1 湿态混凝土的力学性质细观分析 | 第52-58页 |
4.1.1 孔隙混凝土的等效化模型 | 第52-56页 |
4.1.2 湿态混凝土的细观模型及有效力学性质 | 第56-58页 |
4.2 水环境对孔隙率的影响 | 第58-62页 |
4.2.1 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变化动态模型 | 第58-61页 |
4.2.2 水环境下的材料溶蚀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64-65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