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构造论文--防护工程与设备论文

船桥碰撞仿真与新型桥梁防护装置性能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国外代表性船桥碰撞事故第14-15页
        1.1.3 国内代表性船桥碰撞事故第15-17页
    1.2 船桥碰撞力学发展历程第17-19页
    1.3 船桥碰撞防护装置发展概况第19-20页
        1.3.1 传统船桥碰撞防护装置发展概况第19-20页
        1.3.2 新型船桥碰撞防护装置发展概况第2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船桥碰撞力计算及传统防护装置介绍第22-42页
    2.1 船桥碰撞力的经验计算方法第23-26页
        2.1.1 Minorsky理论第23-25页
        2.1.2 Wosin理论第25页
        2.1.3 Heins-Derucher理论第25-26页
    2.2 船桥碰撞过程的解析算法第26-28页
    2.3 实用的船桥碰撞力计算公式第28-30页
        2.3.1 修正沃辛公式第28-29页
        2.3.2 美国AASHTO公式第29页
        2.3.3 欧洲统一规范公式第29页
        2.3.4 北欧综述与指南中的常用公式第29页
        2.3.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计算公式第29-30页
        2.3.6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计算公式第30页
    2.4 船桥碰撞防护装置的种类与应用第30-41页
        2.4.1 护舷方式第31-32页
        2.4.2 绳索方式第32-33页
        2.4.3 木结构防护第33页
        2.4.4 混凝土结构防护第33-34页
        2.4.5 钢结构防护第34-36页
        2.4.6 重力式防护装置第36-37页
        2.4.7 集群桩式防护装置第37-38页
        2.4.8 双壁钢围堰防护第38-39页
        2.4.9 薄壳筑砂围堰防护第39-40页
        2.4.10 人工岛防护第40-41页
        2.4.11 浮体系泊防护第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船桥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计算与分析第42-69页
    3.1 LS-DYNA程序介绍第42-45页
        3.1.1 LS-DYNA理论基础第42-45页
        3.1.2 LS-DYNA接触算法第45页
    3.2 船舶有限元计算模型第45-47页
        3.2.1 船舶的结构第46页
        3.2.2 船舶有限元计算模型第46-47页
    3.3 船艏与刚性墙的碰撞第47-49页
    3.4 船舶撞击桥梁下部结构的仿真分析第49-59页
        3.4.1 平潭海峡大桥简介第49-50页
        3.4.2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择第50-54页
        3.4.3 碰撞模型的建立以及不同混凝土本构模型仿真结果比较第54-59页
    3.5 船桥碰撞仿真结果分析第59-68页
        3.5.1 船桥碰撞作用下桥梁的动态响应第59-61页
        3.5.2 桥梁上部结构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第61-62页
        3.5.3 速度对船桥碰撞力和撞击深度的影响第62-64页
        3.5.4 碰撞力仿真值与规范计算值对比第64-65页
        3.5.5 碰撞角度对碰撞力的影响第65-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4 新型防护装置设计及防护效果研究第69-88页
    4.1 新型防护装置介绍第69-70页
    4.2 带有防护装置的船桥碰撞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4.3 5000DWT船舶撞击防护装置对船桥碰撞力的折减效应第71-76页
        4.3.1 5000DWT船舶正撞防护装置对船桥碰撞力的折减第71-73页
        4.3.2 5000DWT船舶斜撞防护装置对船桥碰撞力的折减第73-76页
    4.4 50000DWT船舶撞击防护装置对船桥碰撞力的折减效应第76-79页
    4.5 防护装置各部分耗能分析第79-85页
        4.5.1 船舶载重为5000DWT时防护装置耗能第79-82页
        4.5.2 船舶载重为50000DWT时防护装置耗能第82-84页
        4.5.3 不同吨位船舶撞击作用下防护装置耗能效率对比第84-85页
    4.6 与传统防护装置相比本文防护装置特点第85页
    4.7 本章小结第85-8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5.1 本文主要工作第88-89页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路内停车行为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仿真建模研究
下一篇:赣粤高速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