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简介 | 第12-13页 |
1.1.2 铁路噪声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3 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发展及应用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7-20页 |
1.2.1 声屏障研究的现状 | 第17-19页 |
1.2.2 声屏障气动荷载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及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计算模型 | 第23-33页 |
2.1 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 第23-24页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2.2.1 模型的简化及假设 | 第24-25页 |
2.2.2 模型材料参数 | 第25页 |
2.2.3 模型网格划分 | 第25-26页 |
2.2.4 模型施加约束 | 第26页 |
2.3 模态分析 | 第26-30页 |
2.3.1 模态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第26页 |
2.3.2 自振频率及振型 | 第26-30页 |
2.4 结构的阻尼矩阵和阻尼系数 | 第30-31页 |
2.5 模型的安全性控制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计算荷载 | 第33-41页 |
3.1 自然风荷载 | 第33-34页 |
3.2 脉动风荷载 | 第34-39页 |
3.2.1 脉动风荷载特性 | 第34-35页 |
3.2.2 国内外脉动风荷载计算方法对比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声屏障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1-58页 |
4.1 自然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1-44页 |
4.1.1 自然风荷载的加载 | 第41-44页 |
4.2 脉动风荷载的加载 | 第44页 |
4.3 脉动风压作用下声屏障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44-46页 |
4.4 外界因素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6-52页 |
4.4.1 速度对声屏障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4.4.2 中心距对声屏障面板的动力影响 | 第49-51页 |
4.4.4 高度对声屏障安全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 位移频谱分析 | 第52-53页 |
4.6 自然风荷载+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超细玻璃棉在声屏障中的应用 | 第58-66页 |
5.1 吸声型声屏障的吸声特性 | 第58-59页 |
5.2 声屏障的降噪原理 | 第59-60页 |
5.3 声屏障降噪的理论计算 | 第60-62页 |
5.4 吸声材料吸声系数测试 | 第62-63页 |
5.5 消声室模拟实验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