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碎斑熔岩源区特征--来自硼同位素及熔融包裹体的证据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相山铀矿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相山碎斑熔岩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电气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熔融包裹体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5 工作安排及完成工作量 | 第18-19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4页 |
2.1 地层 | 第19-22页 |
2.1.1 基底地层 | 第20-21页 |
2.1.2 盖层地层 | 第21-22页 |
2.2 区域岩浆岩 | 第22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22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22-24页 |
3 相山碎斑熔岩地质特征 | 第24-30页 |
3.1 碎斑熔岩时空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3.2 碎斑熔岩岩石学特征 | 第26-30页 |
4 碎斑熔岩中电气石化学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30-36页 |
4.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4.2 岩相学特征 | 第31页 |
4.3 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 | 第31-34页 |
4.4 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34-36页 |
5 碎斑熔岩中石英熔融包裹体特征 | 第36-44页 |
5.1 样品的采集与加工 | 第36-37页 |
5.2 熔融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37-39页 |
5.2.1 熔融包裹体形态特征 | 第37-38页 |
5.2.2 熔融包裹体类型 | 第38-39页 |
5.3 熔融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4页 |
6 讨论 | 第44-48页 |
6.1 电气石化学组成对成岩成矿过程的指示 | 第44-45页 |
6.2 电气石B同位素对岩浆来源的指示 | 第45-46页 |
6.3 熔融包裹体化学组成特征与岩浆源区 | 第46-48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7.1 结论 | 第48页 |
7.2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