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研组内部运行机制的探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2页
        (一)宏观时机:对教育发展的共同期望第10页
        (二)初步动机:对现实教研组的回观与追问第10-11页
        (三)研究契机:“知识管理”的偶然与必然第11-12页
    二 教研组及其于本研究中的定位第12页
    三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2-14页
        (一)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价值第13-14页
    四 研究设计第14-15页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第14页
        (二)研究假设与思路第14页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第14页
        (四)研究中的导向问题第14-15页
    五 研究现状第15-26页
        (一)教研组研究第15-21页
        (二)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第21-26页
第二章 教师知识、知识管理及其对教研组建设的启示第26-50页
    一 教研组中的教师知识第26-41页
        (一)知识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划分第26-28页
        (二)“教师知识”定位及其与“教师的知识”的区分第28-29页
        (三)教师知识的含义、构成及其相关认识第29-36页
        (四)教师知识的隐性成分第36-40页
        (五)教研组建设不应忽略隐性教师知识第40-41页
    二 知识管理第41-46页
        (一)知识管理的知识经济背景第41-42页
        (二)知识管理的含义第42-43页
        (三)知识管理的环节第43页
        (四)知识管理的要素第43-44页
        (五)知识管理的经典方法——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第44-46页
    三 相关启示第46-50页
        (一)教师知识是盘活教研组运行的纽带第46页
        (二)知识管理有助实现个体和团队的“双赢”第46-47页
        (三)在教研组中有意识地借鉴知识管理的可行性第47-50页
第三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研组内部运行机制第50-82页
    一 教研组运行机制第50-52页
        (一)对教研组运行机制的本质理解第50页
        (二)建立教研组运行机制的必要第50-51页
        (三)当前教研组运行机制中的常见问题第51-52页
        (四)教研组知识管理内部运行机制的实质第52页
    二 构筑教研组内部运行机制的愿景第52-53页
        (一)教研组内部运行机制的愿景第52页
        (二)愿景的意义第52页
        (三)愿景的特征及其构筑第52-53页
    三 激起和管理对教师知识的主观需求第53-57页
        (一)教师对教师知识的主观需求第53页
        (二)主观需求的激发第53-56页
        (三)需求管理第56-57页
    四 建立教研组知识管理的运行流程第57-68页
        (一)教师知识生成第57-61页
        (二)教师知识存储第61-64页
        (三)教师知识共享第64-68页
        (四)教师知识应用与创新第68页
    五 知识管理后的可能问题第68-70页
        (一)教师知识:谁的教师知识?第69页
        (二)知识管理:新的甜蜜负担?第69-70页
        (三)知识共享:个人钻研的泯灭?第70页
    六 相关建议措施第70-72页
    七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研组内部运行机制的图式第72-73页
    八 案例分析第73-82页
        (一)对安吉路实验学校教研组的案例分析第73-78页
        (二)对高安路第一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案例分析第78-82页
第四章 结语第82-86页
    一 研究结论第82页
    二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82-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附件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OLO分类法的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下一篇:美术治疗方法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