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1.1 鸡包涵体肝炎的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1.1 病原学研究 | 第12-14页 |
1.1.2 发病机理的研究 | 第14页 |
1.1.3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15页 |
1.1.4 病理学研究 | 第15-17页 |
1.1.5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 | 第17-20页 |
1.1.6 IBH 的鉴别诊断 | 第20-21页 |
1.1.7 鸡包涵体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 第21-22页 |
1.2 禽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2.1 Ⅰ 群禽腺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 第22页 |
1.2.2 Ⅰ 群禽腺病毒 DNA 疫苗的研制 | 第22-2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病料、1%血细胞 | 第24页 |
2.1.2 试验鸡胚、动物及毒株 | 第24页 |
2.1.3 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1.5 试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8页 |
2.2.1 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 | 第26-32页 |
2.2.2 鸡包涵体肝炎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 第32-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3页 |
3.1 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 第38-44页 |
3.1.1 病毒的分离与传代 | 第38页 |
3.1.2 病毒的 PCR 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3.1.3 病毒的血凝性 | 第39页 |
3.1.4 Hexon 基因的 PCR 扩增结果 | 第39页 |
3.1.5 Hexon 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 | 第39-42页 |
3.1.6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 第42-44页 |
3.2 鸡包涵体肝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结果 | 第44-53页 |
3.2.1 种毒的纯净性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3.2.2 种毒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结果 | 第45页 |
3.2.3 抗原的最佳灭活剂浓度和最佳灭活时间 | 第45-46页 |
3.2.4 灭活油乳剂疫苗常规检验结果 | 第46-47页 |
3.2.5 安全性检验结果 | 第47页 |
3.2.6 免疫剂量结果 | 第47页 |
3.2.7 ELISA 检测试剂盒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7-49页 |
3.2.8 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 第49页 |
3.2.9 IFN-γ及 IFN-6 水平监测 | 第49-50页 |
3.2.10 攻毒保护性试验 | 第50-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