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铁路货运差别定价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内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理论研究 | 第19-23页 |
2.1 铁路货运定价形成机制 | 第19-20页 |
2.2 铁路货运运价制定方法理论综述 | 第20-22页 |
2.2.1 平均成本定价理论 | 第20页 |
2.2.2 边际成本定价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效用理论和负担能力定价理论 | 第21页 |
2.2.4 供求关系定价理论 | 第21-22页 |
2.2.5 拉姆齐定价理论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现行铁路货运定价方法及改革方向研究 | 第23-31页 |
3.1 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体系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1.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的种类 | 第23页 |
3.1.2 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体系组成 | 第23-25页 |
3.1.3 我国铁路货运差别定价形式 | 第25页 |
3.1.4 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2 公路、民航货运定价方法研究及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3.2.1 公路货运定价方法研究 | 第26-27页 |
3.2.2 民航货运定价方法研究 | 第27页 |
3.2.3 公路、民航货运定价方法的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3.3 国外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的借鉴意义 | 第28页 |
3.4 我国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的改革方向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区域铁路货运差别定价方法研究 | 第31-53页 |
4.1 区域铁路货运差别定价理论分析 | 第31-39页 |
4.1.1 必要性、可行性与优劣性分析 | 第31-34页 |
4.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4.1.3 影响因素对差别定价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4.2 铁路货运差别定价区域划分研究 | 第39-48页 |
4.2.1 基于区域经济水平的划分 | 第40-41页 |
4.2.2 基于区域铁路货运发展水平的划分 | 第41-44页 |
4.2.3 基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 | 第44-45页 |
4.2.4 基于熵值法综合分析的区域划分 | 第45-48页 |
4.3 区域铁路货运差别定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 第48-52页 |
4.3.1 政府参考价 | 第48页 |
4.3.2 政府指导价 | 第48-49页 |
4.3.3 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运价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山东省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研究 | 第53-66页 |
5.1 山东省铁路货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5.1.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53页 |
5.1.2 货物运输发展水平 | 第53-54页 |
5.1.3 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 | 第54-55页 |
5.2 山东省铁路货运定价发展概况 | 第55-56页 |
5.2.1 铁路货运定价发展现状 | 第55-56页 |
5.2.2 铁路货运定价突出问题分析 | 第56页 |
5.3 山东省铁路货运定价水平研究 | 第56-65页 |
5.3.1 数据处理 | 第56-59页 |
5.3.2 拉姆齐定价讨论 | 第59-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1 | 第72-73页 |
附录2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