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风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及风险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工程项目风险分级 | 第15-32页 |
2.1 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 基于风险矩阵法的风险分级 | 第16-31页 |
2.2.1 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 第17-23页 |
2.2.2 风险损失等级标准 | 第23-29页 |
2.2.3 风险等级标准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分级分析 | 第32-49页 |
3.1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及特点 | 第32-33页 |
3.2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 | 第33-35页 |
3.2.1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的特点 | 第33-34页 |
3.2.2 铁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风险 | 第34-35页 |
3.3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分级 | 第35-41页 |
3.3.1 铁路桥梁工程风险分级 | 第35-37页 |
3.3.2 铁路路基工程风险分级 | 第37-40页 |
3.3.3 铁路隧道工程风险分级 | 第40-41页 |
3.4 风险分级对比分析 | 第41-47页 |
3.4.1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率等级判别标准对比分析与建议 | 第41-42页 |
3.4.2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损失等级判别标准对比分析及建议 | 第42-47页 |
3.4.3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对比分析及建议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分析与研究 | 第49-70页 |
4.1 风险可接受准则 | 第49-51页 |
4.1.1 确定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4.1.2 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影响因素 | 第50页 |
4.1.3 确定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基本方法 | 第50页 |
4.1.4 ALARP原则 | 第50-51页 |
4.2 定性的铁路建设工程风险可接受准则 | 第51-53页 |
4.2.1 铁路桥梁风险可接受准则 | 第52页 |
4.2.2 铁路路基风险可接受准则 | 第52页 |
4.2.3 铁路隧道风险可接受准则 | 第52-53页 |
4.2.4 铁路路基工程风险可接受准则建议 | 第53页 |
4.3 国内外风险接受准则的定量分析 | 第53-61页 |
4.3.1 个人风险接受准则 | 第54-57页 |
4.3.2 社会风险接受准则 | 第57-60页 |
4.3.3 经济风险接受准则 | 第60-61页 |
4.3.4 环境风险接受准则 | 第61页 |
4.4 铁路建设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的定量分析 | 第61-69页 |
4.4.1 个人风险接受准则 | 第62-63页 |
4.4.2 社会风险接受准则 | 第63-66页 |
4.4.3 经济风险接受准则 | 第66-67页 |
4.4.4 环境风险接受准则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基于风险矩阵定级法的某铁路路基工程风险分级与分析 | 第70-80页 |
5.1 概述 | 第70页 |
5.2 风险识别 | 第70-72页 |
5.2.1 风险因素识别 | 第70-71页 |
5.2.2 风险识别结果 | 第71-72页 |
5.3 用风险矩阵定级法评价铁路路基风险 | 第72-79页 |
5.3.1 铁路路基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等级确定 | 第72页 |
5.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铁路路基风险事件后果进行大小排序 | 第72-78页 |
5.3.3 风险定级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