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序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相关理论第11-12页
        1.2.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6页
        1.4.1 创新之处第16页
        1.4.2 不足之处第16页
    1.5 文章结构第16-18页
第2章 碳税的经济学基础第18-24页
    2.1 碳税的概念、特征与分类第18-20页
        2.1.1 碳税的概念第18页
        2.1.2 碳税的特征第18-19页
        2.1.3 碳税的分类第19-20页
    2.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排污费及其他税的比较第20-24页
        2.2.1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第20-21页
        2.2.2 碳税与排污费的比较第21-22页
        2.2.3 碳税与能源税的关系第22页
        2.2.4 碳税与环境税的关系第22-23页
        2.2.5 碳税与碳关税的关系第23-24页
第3章 国外推行碳税的经验及成效第24-31页
    3.1 国外推行碳税的实践过程第24-27页
        3.1.1 瑞典第24-25页
        3.1.2 丹麦第25-26页
        3.1.3 英国第26-27页
    3.2 实行碳税的成效分析第27-29页
        3.2.1 能源需求相对降低第27页
        3.2.2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第27-28页
        3.2.3 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明显第28-29页
    3.3 对我国开征碳税的启示第29-31页
        3.3.1 循序渐进,稳步推行第29页
        3.3.2 税收中性,合理调配第29-30页
        3.3.3 着眼国情,量力而行第30页
        3.3.4 综合管理,多方配合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分析第31-45页
    4.1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分析第31-35页
        4.1.1 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的需要第31-33页
        4.1.2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第33-34页
        4.1.3 顺应环境领域费改税趋势的需要第34-35页
        4.1.4 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第35页
    4.2 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分析第35-36页
        4.2.1 有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第35-36页
        4.2.2 有可依靠的征管技术保障第36页
        4.2.3 有可借鉴的国外碳税开征经验第36页
    4.3 我国开征碳税的难点分析第36-37页
        4.3.1 短时间内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第36-37页
        4.3.2 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放松对污染企业的监管第37页
        4.3.3 与其他相关税种的协调问题第37页
    4.4 开征碳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第37-45页
        4.4.1 模型设定与数据选择第37-40页
        4.4.2 实证分析第40-43页
        4.4.3 结论第43-45页
第5章 我国碳税框架的构建第45-53页
    5.1 碳税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模式的选择第45-47页
        5.1.1 应遵循的原则第45-46页
        5.1.2 具体模式的选择第46-47页
    5.2 碳税要素的设计第47-50页
        5.2.1 征税范围和对象第47页
        5.2.2 纳税义务人第47-48页
        5.2.3 计税依据第48页
        5.2.4 税率第48-49页
        5.2.5 征税环节第49页
        5.2.6 税收优惠第49-50页
    5.3 碳税收入的归属和使用第50-51页
    5.4 配套措施的建设第51-53页
        5.4.1 做好宣传预告工作第51页
        5.4.2 完善资源环境税制第51-52页
        5.4.3 其他方面建设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rrousel氧化沟表面曝气节能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国华电厂SCR脱硝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