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装载机论文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液联合仿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1-14页
    1.2. 国内外轮式装载机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内外轮式装载机的发展现状第14-16页
        1.2.2. 装载机工作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期望成果第17-19页
2. ZL50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和力学分析第19-30页
    2.1. ZL50型装载机工作循环和原理第19-20页
    2.2. ZL50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结构组成第20-24页
    2.3. 工作装置的受力分析第24-26页
    2.4. 阻力的计算第26-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ZL50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模型建立第30-43页
    3.1. 装载机工作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3.1.1. 各铰接点位置坐标的代数计算式第30-32页
        3.1.2. 两组油缸活塞杆伸出长度的计算代数式第32页
    3.2. 装载机铲斗的设计第32-34页
    3.3. 利用外包络线法设计动臂和摇臂第34-36页
    3.4. 动臂油缸和摇臂油缸的设计计算第36-38页
    3.5. 装载机工作装置三维造型和组装第38页
    3.6. 装载机工作装置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第38-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ZL50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液联合仿真及结果分析第43-60页
    4.1. 装载机液压系统第43-45页
    4.2. 装载机液压系统在AMESim软件模型的转化和建立第45-47页
    4.3.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7-53页
    4.4. 联合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ZL50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优化第60-80页
    5.1. 装载机动臂的有限元分析第60-69页
        5.1.1.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第60-61页
        5.1.2.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和使用第61-62页
        5.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2页
        5.1.4. 动臂各铰接点的受力分析第62-65页
        5.1.5. 动臂模型有限元求解和分析第65-69页
    5.2. 最优铰接点的确定第69-74页
    5.3. 优化动臂后的工作装置联合仿真结果及分析第74-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0-81页
    6.1. 论文总结第80页
    6.2. 工作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个人简介第84-85页
导师简介第85-86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联体泵马达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下一篇: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对后继SBR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