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表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胞外聚合物的特性 | 第13-17页 |
1.2.1 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及形态 | 第13-14页 |
1.2.2 胞外聚合物的物化性质 | 第14页 |
1.2.3 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2.4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 胞外聚合物在工程上的研究和应用 | 第17-22页 |
1.3.1 胞外聚合物在矿物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 第17-18页 |
1.3.2 胞外聚合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 第18-20页 |
1.3.3 胞外聚合物在食品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 第20页 |
1.3.4 胞外聚合物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 第20-21页 |
1.3.5 小结 | 第21-22页 |
1.4 微电解-FENTON 联合工艺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1 微电解的填料 | 第22页 |
1.4.2 微电解工艺原理 | 第22-24页 |
1.4.3 微电解与 Fenton 试剂结合处理技术 | 第24-26页 |
1.5 胞外聚合物的研究的新进展 | 第26-27页 |
1.6 选题依据 | 第27-28页 |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7.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30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2.1 废水的水质特征 | 第30-31页 |
2.2 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 第31页 |
2.3 试验内容 | 第31-34页 |
2.3.1 SBR 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扫描电镜试验 | 第31-32页 |
2.3.2 确定 EPS 最佳提取方法试验 | 第32-33页 |
2.3.3 微电解预处理对 SBR 污泥胞外聚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影响试验 | 第33-34页 |
2.3.4 Fenton 试剂法强化微电解预处理对 SBR 污泥胞外聚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影响试验 | 第34页 |
2.4 测定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2.6 主要仪器、药品和试剂 | 第36-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3.1 SBR 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扫描电镜试验 | 第38页 |
3.2 确定 EPS 最佳提取方法试验 | 第38-39页 |
3.3 微电解预处理对 SBR 污泥胞外聚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影响试验 | 第39-44页 |
3.3.1 微电解进水 pH 对 SBR 活性污泥 EPS 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研究 | 第39-41页 |
3.3.2 微电解 HRT 对 SBR 活性污泥 EPS 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研究 | 第41-43页 |
3.3.3 小结 | 第43-44页 |
3.4 FENTON 试剂法强化微电解预处理对 SBR 污泥胞外聚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影响试验 | 第44-50页 |
3.4.1 Fenton 进水 pH 对 SBR 活性污泥 EPS 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研究 | 第44-46页 |
3.4.2 H_2O_2投加量对 SBR 活性污泥 EPS 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研究 | 第46-47页 |
3.4.3 Fenton 反应时间对 SBR 活性污泥 EPS 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研究 | 第47-49页 |
3.4.4 小结 | 第49-50页 |
3.5 微电解预处理和微电解-FENTON 联合预处理对 EPS 影响的对比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4页 |
4.1 微电解预处理对 SBR 污泥胞外聚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 FENTON 试剂法强化微电解预处理对 SBR 污泥胞外聚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影响 | 第52-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6 创新与不足 | 第55-56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55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