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球类运动论文--网球论文

不同目标结构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1页
    1.1 选题依据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学术价值第10页
        1.2.2 应用价值第10-11页
2 研究方案第11-13页
    2.1 研究目标第11页
    2.2 研究对象第11页
    2.3 研究内容第11页
    2.4 研究方法第11-13页
        2.4.1 文献资料法第11页
        2.4.2 分组实验法第11-12页
        2.4.3 对比分析法第12页
        2.4.4 数理统计法第12-13页
3 文献综述第13-21页
    3.1 目标结构的概述第13-18页
        3.1.1 目标结构相关理论的发展情况第14-15页
        3.1.2 目标结构的分类情况研究第15-16页
        3.1.3 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3.1.4 目标结构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第17-18页
    3.2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述第18-19页
        3.2.1 体育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感分析第18页
        3.2.2 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习得性无助感分析第18-19页
        3.2.3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第19页
    3.3 关于目标结构下习得性无助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4 实验设计第21-24页
    4.1 研究范围第21页
    4.2 实验流程第21-24页
        4.2.1 被试的选取第21-22页
        4.2.2 实验分组第22-23页
        4.2.3 实验测试方法第23-24页
5 实验结果第24-34页
    5.1 第一次测试结果第24-28页
        5.1.1 不同目标结构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第24-26页
        5.1.2 不同目标结构对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影响第26-27页
        5.1.3 不同性别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情况第27-28页
    5.2 第二次测试结果第28-32页
        5.2.1 不同目标结构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第28-30页
        5.2.2 不同目标结构对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影响第30-31页
        5.2.3 不同性别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和学习成绩情况第31-32页
    5.3 测试结果讨论第32-34页
        5.3.1 合作目标结构小组习得性无助情况讨论第32页
        5.3.2 竞争目标结构小组习得性无助情况讨论第32-33页
        5.3.3 个体化目标结构小组习得性无助情况讨论第33页
        5.3.4 不同性别学生习得性无助感情况讨论第33-34页
6 结论和建议第34-35页
    6.1 结论第34页
    6.2 建议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附件 1 习得性无助自测问卷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研究
下一篇:人文主义对现代体育课程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