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家庭、婚姻道德论文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一) 传统观念中的“孝”第11页
        (二) 消除人们对“孝”的误解第11页
        (三)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孝道观第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 古代对孝道的研究第11-12页
        (二) 近代对孝道的研究第12页
        (三) 国外对孔子孝道思想观念的研究状况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孔子孝道思想的产生第14-28页
    一、孝道的起源第14-18页
        (一) “孝”的词源解释第14-15页
        (二) 孝观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第15-16页
        (三) 孝道兴盛于西周时期第16-18页
    二、孔子孝道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8-22页
        (一) 孔子及其生活的时代第18-20页
        (二) 孔子孝道观产生的文化背景第20-21页
        (三) 孔子孝道观产生的社会背景第21-22页
    三、孔子孝道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28页
        (一) 养而有敬与继承父志第23-24页
        (二) 入孝出悌与三年之丧第24-25页
        (三) 父子相隐与父母之慈第25-26页
        (四) 孝与为政与孝仁和一第26-28页
第二章 孔子孝道思想的传承第28-36页
    一、曾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第28-29页
        (一) 孝是道德的全面体现第28-29页
        (二) 实践孝道是道德修养的前提第29页
    二、孟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第29-31页
        (一) 孝是天赋的善德第30-31页
        (二) 孝是“五伦”的核心第31页
    三、荀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第31-33页
        (一) 以“隆礼”为核心的孝第32页
        (二) 君重于父的观点第32-33页
    四、儒家孝道思想集大成的经典著作——《孝经》第33-36页
        (一) 探寻孝的本源第33-34页
        (二) 孝是百德之本第34页
        (三) 归纳孝行规范第34-35页
        (四) 要求忠孝合一第35页
        (五) 将孝分为五等第35-36页
第三章 孔子孝道思想的嬗变第36-41页
    一、汉代时期以孝治天下的开端第36-37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心”与“孝行”第37页
    三、隋唐时期孝道的政治化和法律化第37-38页
    四、宋元明清时期孝道的极端化和愚昧化第38-39页
    五、现当代孝道的衰败和淡薄第39-40页
    六、传统孝道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40-41页
第四章 孔子孝道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1-51页
    一、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第41-44页
        (一) 实践孝道与培养道德人格第41-43页
        (二) 孝与家庭、社会的和谐第43-44页
    二、重塑当代中国道德文化体系第44-47页
        (一) 当代中国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第44-45页
        (二)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第45-47页
    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第47-49页
        (一)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第47-48页
        (二)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孔子学院第48-49页
    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与初中生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从僧肇的般若学思想看玄学和佛学的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