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多药转运蛋白家族 | 第11-15页 |
1.1.1 主要促进者超家族 | 第11页 |
1.1.2 ATP结合元件家族 | 第11页 |
1.1.3 小型多药耐受性家族 | 第11-12页 |
1.1.4 耐药/结瘤/细胞分裂家族 | 第12页 |
1.1.5 多药物及有毒化合物外排家族 | 第12-15页 |
1.2 植物叶片衰老 | 第15-16页 |
1.3 ATG8自噬蛋白家族和ATG8相互作用基序 | 第16-17页 |
1.3.1 ATG8自噬蛋白家族 | 第16-17页 |
1.3.2 ATG8相互作用基序 | 第17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小麦MATE基因AK336065的分离及表达特性研究 | 第19-2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3 结果 | 第23-26页 |
2.3.1 小麦MATE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 第23-25页 |
2.3.2 小麦MATE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25页 |
2.3.3 拟南芥AK336065基因过表达植物的获得 | 第25-26页 |
2.4 讨论 | 第26-28页 |
2.4.1 AK336065与不同物种MATE转运家族蛋白具有较高的进化同源性 | 第26-27页 |
2.4.2 AK336065主要定位于晚期内体 | 第27页 |
2.4.3 AK336065过表达转基因植株表型与abs3-1D突变体表型相似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小麦AK336065基因参与叶片衰老调控 | 第28-33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3 结果 | 第30-31页 |
3.3.1 AK336065基因参与叶片衰老调控 | 第30-31页 |
3.3.2 mateq突变体过表达AK336065基因回复实验 | 第31页 |
3.4 讨论 | 第31-33页 |
3.4.1 AK336065基因是叶片衰老正调控因子 | 第31-32页 |
3.4.2 AK336065基因与ABS3及其同源基因功能相似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小麦AK336065蛋白与小麦ATG8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33-40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4.3 结果 | 第35-39页 |
4.3.1 小麦ATG8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 第35-36页 |
4.3.2 AK336065蛋白与TaATG8d蛋白存在互作 | 第36-37页 |
4.3.3 AK336065蛋白的AIM预测 | 第37页 |
4.3.4 AK336065~(AIM)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37-38页 |
4.3.5 AK336065~(AIM1+AIM2)蛋白与TaATG8d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0页 |
4.4.1 不同物种ATG8蛋白家族有较高同源性 | 第39页 |
4.4.2 AK336065蛋白与TaATG8d蛋白存在互作 | 第39页 |
4.4.3 AK336065~(AIM1+AIM2)蛋白与TaATG8d蛋白互作受到抑制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6页 |
附录1 溶液 | 第47-51页 |
附录2 拟南芥MS固体培养基水平培养 | 第51-52页 |
附录3 小麦gDNA提取 | 第52-53页 |
附录4 小麦AK336065基因与TaATG8d基因克隆 | 第53-54页 |
附录5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 | 第54-55页 |
附录6 小麦AK336065~(AIM)突变基因克隆 | 第55-56页 |
缩略词表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