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两株边界极端嗜盐菌产四氢嘧啶研究及其基因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嗜盐微生物简介第11-12页
        1.1.1 嗜盐微生物第11页
        1.1.2 嗜盐微生物生存的环境第11-12页
    1.2 嗜盐微生物的分类第12-14页
        1.2.1 嗜盐古菌第12-13页
        1.2.2 嗜盐细菌第13-14页
    1.3 嗜盐菌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3.1 基因水平转移第14页
        1.3.2 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1.4 极端嗜盐菌第15-17页
        1.4.1 概述第15-16页
        1.4.2 特性第16-17页
        1.4.3 极端性产物第17页
    1.5 次级代谢产物概述第17-20页
        1.5.1 聚酮类化合物第18-19页
        1.5.2 非核糖体肽第19-20页
    1.6 四氢嘧啶第20-22页
        1.6.1 四氢嘧啶概述第20页
        1.6.2 四氢嘧啶合成途径第20-21页
        1.6.3 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第21-22页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边界极端嗜盐菌JG5、JG9的分类鉴定第23-31页
    2.1 材料第23页
        2.1.1 菌株第23页
        2.1.2 试剂第23页
    2.2 方法第23-26页
        2.2.1 吉兰泰盐湖嗜盐菌耐盐梯度实验第23-24页
        2.2.2 JG5、JG9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特性第24-25页
            2.2.2.1 形态特征观察第24页
            2.2.2.2 生理生化特征第24-25页
        2.2.3 JG5、JG9的16SrDNA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第25-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3.1 吉兰泰盐湖土壤嗜盐菌耐盐特性统计第26-27页
        2.3.2 边界极端嗜盐菌(JG5、JG9)生物学特性统计结果第27-29页
            2.3.2.1 形态特征观察第27-29页
            2.3.2.2 生理生化特征第29页
        2.3.3 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9-30页
            2.3.3.1 菌株JG5、JG9的16SrDNA序列扩增第29-30页
            2.3.3.2 菌株JG5、JG9的N-J进化树构建第30页
    2.4 讨论第30-31页
第三章 菌株JG5、JG9的生产四氢嘧啶研究第31-36页
    3.1 材料第31页
    3.2 方法第31-32页
        3.2.1 含有ectoine基因簇菌株的筛选第31页
        3.2.2 菌株生产四氢嘧啶的提取及薄层层析定性分析第31-32页
            3.2.2.1 四氢嘧啶的生产与提取第31-32页
            3.2.2.2 Ectoine的薄层层析(TLC)定性分析第32页
        3.2.3 菌株JG5、JG9生产四氢嘧啶的HPLC定量检测第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3.3.1 含有ectoine基因簇菌株的筛选第32-33页
        3.3.2 Ectoine的TLC定性分析第33-34页
        3.3.3 不同盐浓度下JG5、JG9胞内ectoine的HPLC定量检测分析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菌株JG5、JG9的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62页
    4.1 材料第36页
    4.2 方法第36-39页
        4.2.1 菌株JG5、JG9的大量培养第36页
        4.2.2 JG5、JG9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6页
        4.2.3 JG5、JG9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第36-37页
            4.2.3.1 测序方法第36页
            4.2.3.2 序列组装第36-37页
        4.2.4 JG5、JG9的完整基因组注释与分析第37-39页
            4.2.4.1 编码基因的预测第37页
            4.2.4.2 非编码RNA的预测第37页
            4.2.4.3 重复序列的预测第37页
            4.2.4.4 基因功能注释第37-38页
            4.2.4.5 分泌蛋白预测第38页
            4.2.4.6 次级代谢基因簇分析第38-39页
            4.2.4.7 毒力或致病性分析第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61页
        4.3.1 菌株JG5、JG9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9页
        4.3.2 测序样品原始数据与有效数据第39页
        4.3.3 基因组测序组装结果第39-40页
        4.3.4 JG5与JG9基因组注释分析结果第40-61页
            4.3.4.1 编码基因第40-41页
            4.3.4.2 非编码RNA预测结果第41页
            4.3.4.3 重复序列分析第41-42页
            4.3.4.4 基因功能注释统计第42-51页
            4.3.4.5 分泌蛋白预测结果第51页
            4.3.4.6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分析结果第51-60页
            4.3.4.7 PHI数据库注释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2页
第五章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MATE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紫花曼陀罗中紫色异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建成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