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工程论文

矿井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1 绪论第8-15页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选题的背景第8-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13-14页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矿井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分析第15-33页
   ·概述第15-17页
   ·人的本质安全化分析第17-21页
     ·人的行为特性与行为模式第17-18页
     ·人的失误分类及致因分析第18-20页
     ·控制人失误的策略第20-21页
   ·机器的本质安全化分析第21-23页
     ·煤矿井下机器设备的特点及可靠性分析第21-22页
     ·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措施第22-23页
   ·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分析第23-25页
     ·煤矿井下的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23-24页
     ·矿井环境的改善与控制第24-25页
   ·管理本质安全化因素的分析第25-27页
     ·矿井本质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能力的分析第26-27页
     ·煤矿安全管理的缺陷分析第27页
   ·事故综合原因论分析第27-28页
   ·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创建第28-31页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意义第29页
     ·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基本原则第29页
     ·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措施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矿井本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39页
   ·安全评价方法及程序第33-34页
     ·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第33页
     ·安全评价的程序第33-34页
   ·矿井本质安全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35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4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4-35页
   ·各项指标的选取第35-38页
     ·人员指标的选取第35-36页
     ·机器设备的指标选取第36页
     ·环境的指标选取第36-37页
     ·管理评价指标选取第37页
     ·矿井总体指标体系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模型的建立第39-50页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的确定第39-45页
     ·层次分析法第39-42页
     ·模糊B o r da 法第42-45页
   ·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第45-49页
     ·建立模糊评价数学模型第46页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6-48页
     ·模糊综合评价合成算子的选择第48页
     ·模糊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第48-49页
   ·本质安全等级的划分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5 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应用实例第50-67页
   ·黄陵一号煤矿基本概况第50-51页
     ·煤矿简介第50页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第50-51页
     ·矿井开拓及开采第5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第51页
   ·分层次指标值权重的计算第51-56页
     ·第一层次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1-54页
     ·二、三级层次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4-56页
   ·矿井本质安全性总评价第56-63页
     ·单因素隶属度确定第56-58页
     ·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第58-63页
   ·矿井本质安全化建设方案第63-66页
     ·人员方面第63-64页
     ·机器设备方面第64页
     ·环境方面第64-65页
     ·管理方面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第67-68页
   ·结论第67页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75页
 附录 Ⅰ第72-73页
 附录 Ⅱ第73-75页
 附录 Ⅲ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NN模型的煤矿本质安全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心理测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