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宗教思想初探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王徵生平简述及宗教思想重要性 | 第11-15页 |
| 第一节 王徵生平简述 | 第11-13页 |
| 第二节 王徵宗教思想重要性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明末社会与信仰 | 第15-23页 |
| 第一节 明末社会转型与宗教意义 | 第15-19页 |
| 一、明末社会 | 第15-16页 |
| 二、宗教的存在意义 | 第16-19页 |
| 第二节 明末的信仰 | 第19-23页 |
| 一、明末天主教传播 | 第19-20页 |
| 二、明末儒家文化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王徵的天主教思想与实行 | 第23-33页 |
| 第一节 "内化"—著书中的宗教思想 | 第23-29页 |
| 一、《畏天爱人极论》 | 第24-27页 |
| 二、其他天主教相关著作 | 第27-29页 |
| 第二节 "外化"—思想导致的行为 | 第29-33页 |
| 一、结识传教士 | 第29-31页 |
| 二、创办仁会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王徵宗教性分析 | 第33-37页 |
| 一、信徒的判定 | 第33-34页 |
| 二、王徵宗教性分析 | 第34-37页 |
| 第五章 王徵的皈依动机 | 第37-45页 |
| 第一节 皈依的动机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科学实行 | 第38-40页 |
| 第三节 补儒易佛 | 第40-45页 |
| 第六章 王徵的转向契机 | 第45-51页 |
| 第一节 转向的过程 | 第45页 |
| 第二节 "七克" | 第45-47页 |
| 第三节 人生失意 | 第47-48页 |
| 第四节 挽救国势 | 第48-51页 |
| 第七章 儒学与天学的冲突 | 第51-55页 |
| 第一节 娶妾问题 | 第51-52页 |
| 第二节 殉国问题 | 第52-53页 |
| 第三节 儒学与天学的调和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