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11-13页
    1.4 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基础理论综述第14-15页
        2.1.1 区域经济理论第14页
        2.1.2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14页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第14-15页
    2.2 高等教育的分类及其功能第15-16页
    2.3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文献综述第16-17页
    2.4 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第17-20页
        2.4.1 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第18页
        2.4.2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第18-20页
第三章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现状第20-33页
    3.1 京津冀教育资源概述第20-26页
        3.1.1 京津冀教育资源分布第20-25页
        3.1.2 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师资结构现状第25-26页
    3.2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不足第26-28页
    3.3 雄安新区的现状及相关概述第28-33页
        3.3.1 雄安新区设立的背景第28页
        3.3.2 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现状第28-30页
        3.3.3 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第30-32页
        3.3.4 雄安新区发展与建设存在的困难与不足第32-33页
第四章 国内外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第33-42页
    4.1 国内新区发展经验第33-37页
        4.1.1 浦东新区以及张江科技园的建立第33-34页
        4.1.2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高等教育的发展第34-37页
        4.1.3 国内案例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需求的经验借鉴第37页
    4.2 国外新区发展经验第37-39页
        4.2.1 日本筑波科学城第37-38页
        4.2.2 筑波大学的建立第38页
        4.2.3 筑波大学与筑波科学城协同创新模式第38-39页
    4.3 国内外区域发展经验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需求及建设的启示第39-42页
第五章 雄安新区高等教育需求实证分析与对策第42-50页
    5.1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系第42-43页
    5.2 需求实证分析过程第43-46页
    5.3 结果分析第46-48页
        5.3.1 人才培养第46-47页
        5.3.2 科研能力第47-48页
        5.3.3 增加对接模式第48页
    5.4 对策—探索建立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平台第48-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0-53页
    6.1 结论第50页
    6.2 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第50-52页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的大学课外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专业学位“物理案例教学”的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