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常用英文缩略语说明一览表 | 第13-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31页 |
1.1 蛋白质组学 | 第15-20页 |
1.1.1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页 |
1.1.2 研究策略与方法 | 第15-19页 |
1.1.3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 多肽组学 | 第20-22页 |
1.2.1 多肽的提取与富集 | 第21-22页 |
1.2.2 多肽的分离与测定 | 第22页 |
1.2.3 多肽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页 |
1.3 海参多肽(Sea Cucumber PolyPeptide,SCPP)的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1.3.1 海参的营养 | 第23页 |
1.3.2 SCPP的酶解工艺提取及优化 | 第23页 |
1.3.3 SCPP的分离纯化 | 第23-24页 |
1.3.4 SCPP的检测分析 | 第24页 |
1.3.5 SCPP的生物活性 | 第24-27页 |
1.4 海参多糖(Sea Cucumber PolySaccharide,SCPS)的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1 SCPS的分类和提取方法 | 第27页 |
1.4.2 CSCPS的分离纯化 | 第27页 |
1.4.3 SCPS化学组成分析及结构研究 | 第27-28页 |
1.4.4 SCPS的活性 | 第28-29页 |
1.5 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 | 第29-31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5.3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第2章 仿刺参抗菌实验及细菌群落分析 | 第31-48页 |
2.1 前言 | 第3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2.2.1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31-32页 |
2.2.2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2.2.3 实验菌株 | 第32页 |
2.2.4 第一次菌液浸泡刺激试验 | 第32-33页 |
2.2.5 AJB中免疫相关酶活力测定 | 第33页 |
2.2.6 第二次菌液浸泡刺激试验及酶活力测定 | 第33页 |
2.2.7 养殖水体物化指标测定 | 第33页 |
2.2.8 养殖水体中细菌群落分析 | 第33-3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2.3.1 菌株培养及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2.3.2 第一次菌液浸泡刺激后AJB中免疫相关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36-39页 |
2.3.3 第二次菌液浸泡刺激试验及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2.3.4 养殖水体物化指标测定 | 第40-41页 |
2.3.5 细菌群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41-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iTRAQ标记定量技术仿刺参抗菌实验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48-79页 |
3.1 前言 | 第48-4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0-5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4-77页 |
3.3.1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54页 |
3.3.2 样品SDS-PAGE检测结果 | 第54-55页 |
3.3.3 差异蛋白筛选结果 | 第55-57页 |
3.3.4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57-77页 |
3.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仿刺参抗菌实验多肽组学分析 | 第79-104页 |
4.1 前言 | 第7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4.2.1 主要仪器与材料 | 第79-80页 |
4.2.2 方法 | 第80-8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2-102页 |
4.3.1 差异肽段筛选结果 | 第82-87页 |
4.3.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87-99页 |
4.3.3 AMP提取物抗菌活性检测结果 | 第99-100页 |
4.3.4 AMP预测与分析 | 第100-102页 |
4.4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5章 AJG酶解工艺条件优化及多肽活性研究 | 第104-128页 |
5.1 前言 | 第10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10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104-105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105页 |
5.2.3 方法 | 第105-11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26页 |
5.3.1 AJS酶解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果 | 第110-113页 |
5.3.2 AJSP体外抗氧化结果 | 第113-115页 |
5.3.3 AJSP抗氧化动物实验结果 | 第115-116页 |
5.3.4 AJEP纯化及抗氧化实验结果 | 第116-119页 |
5.3.5 AJEP和AJBP免疫调节实验结果 | 第119-126页 |
5.4 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6章 AJS多糖提取物抗HepG2肿瘤细胞活性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128-143页 |
6.1 前言 | 第128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28-131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128-129页 |
6.2.2 AJS多糖的制备与分级 | 第129-130页 |
6.2.3 多糖提取物化学成分测定 | 第130页 |
6.2.4 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验 | 第130-131页 |
6.2.5 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31页 |
6.2.6 蛋白质组的分离与MS分析 | 第131页 |
6.2.7 蛋白质组的定性和定量 | 第131页 |
6.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31页 |
6.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3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1-141页 |
6.3.1 实验结果 | 第131-139页 |
6.3.2 讨论 | 第139-141页 |
6.4 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6页 |
7.1 结论 | 第143-145页 |
7.2 创新点 | 第145页 |
7.3 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64页 |
附录1 | 第164-168页 |
附录2 | 第168-180页 |
附录3 | 第180-185页 |
附录4 | 第185-186页 |
致谢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