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二氧化碳控制蓝藻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我国湖泊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2 蓝藻水华的形成第11-12页
        1.1.3 蓝藻水华的危害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控制水华的传统方法第13-17页
        1.2.2 控制水华暴发的环境因子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主要仪器第21-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页
        2.1.3 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第21-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9页
        2.2.1 通气条件的优化第23-24页
        2.2.2 二氧化碳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第24-25页
        2.2.3 不同pH 调节方式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第25页
        2.2.4 抑藻效果确定方法第25-26页
        2.2.5 指标测试方法第26-29页
第3章 通气条件的优化第29-36页
    3.1 导言第29页
    3.2 通气流量的优化第29-31页
        3.2.1 实验结果第29-30页
        3.2.2 讨论与分析第30-31页
    3.3 CO_2 逸散程度研究第31-32页
        3.3.1 实验结果第31页
        3.3.2 讨论与分析第31-32页
    3.4 通气频率的优化第32-34页
        3.4.1 实验结果第32-34页
        3.4.2 讨论与分析第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二氧化碳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第36-47页
    4.1 导言第36页
    4.2 对数生长期期间进行的酸化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36-41页
        4.2.1 实验结果第36-39页
        4.2.2 讨论与分析第39-41页
    4.3 对数生长期期间进行的酸化处理对螺旋鱼腥藻生长的影响第41-44页
        4.3.1 实验结果第41-43页
        4.3.2 讨论与分析第43-44页
    4.4 稳定生长期期间利用CO_2 进行的酸化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44-46页
        4.4.1 实验结果第44-45页
        4.4.2 讨论与分析第45-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不同pH调节方式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第47-51页
    5.1 导言第47页
    5.2 对数生长期期间利用稀盐酸进行的酸化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47-50页
        5.2.1 实验结果第47-49页
        5.2.2 讨论与分析第49-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52页
    6.2 建议第52-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个人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地下电站厂房岩体裂隙产状校正
下一篇:可食性薄膜的制备及抑菌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