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轨道交通的发展 | 第8-9页 |
1.1.2 地铁站中的寻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1 总结地铁站中空间、标识与寻路的关系 | 第10页 |
1.2.2 探索创造地铁站中更好的寻路环境的设计手法 | 第10页 |
1.2.3 在实验方法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第10-11页 |
1.3 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寻路相关理论及地铁站中的寻路 | 第14-30页 |
2.1 寻路理论 | 第14-19页 |
2.1.1 寻路研究的缘起 | 第14-15页 |
2.1.2 寻路研究的演变 | 第15-16页 |
2.1.3 寻路的过程 | 第16页 |
2.1.4 寻路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2.2 空间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2.2.1 空间认知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空间与寻路主题研究 | 第20-23页 |
2.3 标识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3.1 标识的定义 | 第23-24页 |
2.3.2 标识的分类 | 第24页 |
2.3.3 标识的发展 | 第24-25页 |
2.3.4 标识与寻路主题研究 | 第25-26页 |
2.4 地铁站的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2.4.1 地铁站的功能与功能分区 | 第26-27页 |
2.4.2 地铁站的空间特征 | 第27-28页 |
2.4.3 地铁站的标识系统 | 第28页 |
2.4.4 地铁站的寻路行为 | 第28-30页 |
第3章 地铁站空间与标识的调查分析 | 第30-55页 |
3.1 调查目的 | 第30页 |
3.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30-31页 |
3.3 地铁站的概况 | 第31-39页 |
3.3.1 人民广场地铁站 | 第32-34页 |
3.3.2 世纪大道地铁站 | 第34-37页 |
3.3.3 徐家汇地铁站 | 第37-39页 |
3.4 调查方法 | 第39页 |
3.5 地铁站的环境调查 | 第39-46页 |
3.5.1 人民广场、世纪大道和徐家汇地铁站调查环境 | 第39-45页 |
3.5.2 空间对比与总结 | 第45-46页 |
3.6 标识调查 | 第46-55页 |
3.6.1 标识的类型 | 第46-48页 |
3.6.2 三座地铁站标识分布 | 第48-51页 |
3.6.3 地铁站内部标识 | 第51-53页 |
3.6.4 地铁站出口处标识 | 第53-54页 |
3.6.5 标识对比与总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地铁站寻路行为问卷调查 | 第55-73页 |
4.1 调查目的 | 第55页 |
4.2 调查方法 | 第55页 |
4.3 问卷设计 | 第55-56页 |
4.4 问卷统计分析 | 第56-72页 |
4.4.1 调查对象相关信息 | 第56-59页 |
4.4.2 总体寻路环境 | 第59-61页 |
4.4.3 出入口寻路环境 | 第61-62页 |
4.4.4 迷路后的处理方式 | 第62-63页 |
4.4.5 迷路的原因 | 第63-65页 |
4.4.6 空间的区域划分 | 第65-68页 |
4.4.7 空间地标与寻路 | 第68-70页 |
4.4.8 空间集合位置选择 | 第70-72页 |
4.5 问卷调查结论 | 第72-73页 |
第5章 地铁站寻路行为跟踪调查 | 第73-89页 |
5.1 调查目的 | 第73页 |
5.2 调查方法 | 第73-74页 |
5.3 调查设计 | 第74页 |
5.4 调查统计分析 | 第74-83页 |
5.4.1 调查对象相关信息 | 第74-77页 |
5.4.2 总体寻路环境 | 第77-79页 |
5.4.3 详细调查数据 | 第79-83页 |
5.5 空间与寻路主题分析 | 第83-85页 |
5.5.1 内部视线可达性与寻路 | 第83页 |
5.5.2 地铁站功能分区与寻路 | 第83-84页 |
5.5.3 空间差异性与寻路 | 第84页 |
5.5.4 空间对位认知与寻路 | 第84页 |
5.5.5 闸机处空间大小与寻路 | 第84-85页 |
5.5.6 出口处空间分支与寻路 | 第85页 |
5.6 标识与寻路主题分析 | 第85-87页 |
5.6.1 出站口闸机处标识缺失 | 第85-86页 |
5.6.2 服务中心位置与寻路 | 第86-87页 |
5.6.3 地图的对齐原则与寻路 | 第87页 |
5.7 跟踪调查结论 | 第87-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9-100页 |
6.1 空间、标识与寻路三者的关系 | 第89-90页 |
6.1.1 空间是寻路的重要因素 | 第89-90页 |
6.1.2 标识是寻路的辅助因素 | 第90页 |
6.1.3 空间与标识应结合辅助寻路 | 第90页 |
6.2 地铁站寻路设计的建议 | 第90-98页 |
6.2.1 地铁站空间设计建议 | 第91-95页 |
6.2.2 地铁站标识设置建议 | 第95-98页 |
6.3 调查改进的建议 | 第98-100页 |
后记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附录1 地铁站调查问卷 | 第106-112页 |
附录2 跟踪调查记录单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