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2.2.1 链脲佐菌素溶液的配置 | 第14页 |
2.2.2 动物模型制作 | 第14页 |
2.2.3 实验分组 | 第14-15页 |
2.2.4 玻璃体腔注射 | 第15页 |
2.2.5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 | 第15页 |
2.2.6 苏木精-伊红染色(HE 染色) | 第15-16页 |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7-21页 |
3.1 一般情况 | 第17页 |
3.2 观察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 第17-19页 |
3.3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19-2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1-28页 |
4.1 STZ 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 第21-22页 |
4.2 玻璃体腔注射及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 第22-24页 |
4.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VEGF ASODN)和血管生成素-1(Ang-1) | 第24-28页 |
4.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VEGF ASODN) | 第24-25页 |
4.3.2 血管生成素-1(Ang-1) | 第25-2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第6章 问题与展望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附图 | 第34-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综述 | 第37-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