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3-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2 仪器与方法 | 第13-15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6-21页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6页 |
3.2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 | 第16-17页 |
3.3 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参数 | 第17-18页 |
3.4 左室收缩期径向应变参数 | 第18页 |
3.5 左室收缩期圆周应变参数 | 第18-19页 |
3.6 左室收缩期旋转、扭转参数 | 第19-20页 |
3.7 左室心肌运动曲线 | 第20-2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1-31页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1-22页 |
4.2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心肌运动的解剖基础 | 第22-24页 |
4.2.1 心肌纤维 | 第22页 |
4.2.2 心肌薄片 | 第22-23页 |
4.2.3 心肌带 | 第23-24页 |
4.3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工作原理及其较常规超声心动图的优越性 | 第24-25页 |
4.4 应变参数评价 2 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 第25-27页 |
4.5 心肌旋转、扭转参数评价 2 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 第27-29页 |
4.6 心内膜、心外膜下心肌的跨壁力学变化评价 2 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 第29-30页 |
4.7 局限性与展望 | 第30-3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附图 | 第38-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综述 | 第43-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