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9-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混合气体分离方法 | 第20-22页 |
1.3 吸附分离混合气体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1.3.1 固气表面吸附机理 | 第22-23页 |
1.3.2 吸附及循环再生方法 | 第23-25页 |
1.3.3 吸脱附过程计算模型简介 | 第25-28页 |
1.4 吸附分离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6页 |
1.4.1 吸附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4.2 吸附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1.4.3 吸附热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3页 |
1.4.4 捕获烟气中CO_2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35-36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第2章 烟气中CO_2的吸附剂选择实验研究 | 第37-53页 |
2.1 燃煤电厂烟气的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2.2 常用的吸附剂及其特点 | 第38-40页 |
2.3 所选实验材料的性能 | 第40-41页 |
2.4 实验目的和实验系统 | 第41-44页 |
2.4.1 实验目的 | 第41页 |
2.4.2 实验系统 | 第41-42页 |
2.4.3 实验操作工况与操作步骤 | 第42-44页 |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52页 |
2.5.1 穿透曲线 | 第44-46页 |
2.5.2 吸附量和分离因子的计算 | 第46-48页 |
2.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2.5.4 四种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性能测定与分析 | 第53-65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53页 |
3.2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脱附性能测定 | 第53-61页 |
3.2.1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平衡等温线的测定 | 第53-58页 |
3.2.2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测定 | 第58-59页 |
3.2.3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变压脱附测定 | 第59-61页 |
3.3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导电性能测定 | 第61-63页 |
3.3.1 实验步骤 | 第62页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3.4 通电脱附测定 | 第63-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吸附捕获热力过程的热质传递模拟分析 | 第65-90页 |
4.1 吸附的传热传质机理 | 第65-67页 |
4.2 吸附过程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 | 第67-76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67-75页 |
4.2.2 单值性条件 | 第75-76页 |
4.3 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76-80页 |
4.4 吸附CO_2过程的模拟验证 | 第80-81页 |
4.4.1 模拟条件 | 第80页 |
4.4.2 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对比验证 | 第80-81页 |
4.5 吸附热质传递过程分析 | 第81-89页 |
4.5.1 壁面换热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81-83页 |
4.5.2 换热系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83-85页 |
4.5.3 轴向扩散系数和传质系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85-88页 |
4.5.4 环境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88-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脱附再生热力过程的热质传递模拟分析 | 第90-98页 |
5.1 脱附过程热质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90-93页 |
5.1.1 数学模型 | 第90-91页 |
5.1.2 单值性条件 | 第91-93页 |
5.2 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93页 |
5.3 脱附CO_2过程的模拟算例 | 第93-95页 |
5.3.1 模拟条件 | 第93页 |
5.3.2 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对比验证 | 第93-94页 |
5.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4-95页 |
5.4 影响脱附热质传递的因素分析 | 第95-97页 |
5.4.1 内换热系数和外换热系数对脱附过程的影响 | 第95-96页 |
5.4.2 轴向扩散系数和传质系数对脱附过程的的影响 | 第96页 |
5.4.3 环境温度对脱附过程的影响 | 第96-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提高吸附捕获CO_2的措施及方法 | 第98-110页 |
6.1 热效应及减小热效应的措施 | 第98-100页 |
6.1.1 吸附过程的热效应 | 第98-99页 |
6.1.2 脱附过程的热效应 | 第99-100页 |
6.2 套管式吸附器的设计及模拟 | 第100-105页 |
6.2.1 套管式吸附器的数学模型 | 第100-103页 |
6.2.2 吸附时通冷水的算例及结果分析 | 第103-104页 |
6.2.3 脱附时通热水的算例及结果分析 | 第104-105页 |
6.3 通电式吸附器的设计及模拟 | 第105-106页 |
6.3.1 通电式吸附器的数学模型 | 第105页 |
6.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6页 |
6.4 不同脱附方式的模拟结果对比 | 第106-10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7章 CO_2循环捕获系统设计与动态特性研究 | 第110-130页 |
7.1 捕获系统设计及流程 | 第110-117页 |
7.1.1 捕获系统的设计要点 | 第110-111页 |
7.1.2 捕获系统的设计 | 第111-112页 |
7.1.3 系统捕获CO_2的流程 | 第112-117页 |
7.2 捕获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条件 | 第117-121页 |
7.2.1 捕获系统数学模型 | 第117-119页 |
7.2.2 求解条件的处理 | 第119-121页 |
7.2.3 求解方法 | 第121页 |
7.3 模拟算例及结果分析 | 第121-123页 |
7.4 CO_2捕获系统循环性能指标 | 第123-127页 |
7.5 套管内水温对捕获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结论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个人简历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