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吸脱附实验及热质传递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9-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混合气体分离方法第20-22页
    1.3 吸附分离混合气体的理论基础第22-28页
        1.3.1 固气表面吸附机理第22-23页
        1.3.2 吸附及循环再生方法第23-25页
        1.3.3 吸脱附过程计算模型简介第25-28页
    1.4 吸附分离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6页
        1.4.1 吸附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1页
        1.4.2 吸附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1-33页
        1.4.3 吸附热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3页
        1.4.4 捕获烟气中CO_2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3-35页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35-36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2章 烟气中CO_2的吸附剂选择实验研究第37-53页
    2.1 燃煤电厂烟气的特性分析第37-38页
    2.2 常用的吸附剂及其特点第38-40页
    2.3 所选实验材料的性能第40-41页
    2.4 实验目的和实验系统第41-44页
        2.4.1 实验目的第41页
        2.4.2 实验系统第41-42页
        2.4.3 实验操作工况与操作步骤第42-44页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52页
        2.5.1 穿透曲线第44-46页
        2.5.2 吸附量和分离因子的计算第46-48页
        2.5.3 实验结果分析第48-51页
        2.5.4 四种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性能测试第51-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性能测定与分析第53-65页
    3.1 实验目的第53页
    3.2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脱附性能测定第53-61页
        3.2.1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平衡等温线的测定第53-58页
        3.2.2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测定第58-59页
        3.2.3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变压脱附测定第59-61页
    3.3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导电性能测定第61-63页
        3.3.1 实验步骤第62页
        3.3.2 实验结果分析第62-63页
    3.4 通电脱附测定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吸附捕获热力过程的热质传递模拟分析第65-90页
    4.1 吸附的传热传质机理第65-67页
    4.2 吸附过程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第67-76页
        4.2.1 数学模型第67-75页
        4.2.2 单值性条件第75-76页
    4.3 模型的求解方法第76-80页
    4.4 吸附CO_2过程的模拟验证第80-81页
        4.4.1 模拟条件第80页
        4.4.2 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对比验证第80-81页
    4.5 吸附热质传递过程分析第81-89页
        4.5.1 壁面换热对吸附量的影响第81-83页
        4.5.2 换热系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第83-85页
        4.5.3 轴向扩散系数和传质系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第85-88页
        4.5.4 环境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第88-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5章 脱附再生热力过程的热质传递模拟分析第90-98页
    5.1 脱附过程热质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第90-93页
        5.1.1 数学模型第90-91页
        5.1.2 单值性条件第91-93页
    5.2 模型的求解方法第93页
    5.3 脱附CO_2过程的模拟算例第93-95页
        5.3.1 模拟条件第93页
        5.3.2 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对比验证第93-94页
        5.3.3 模拟结果分析第94-95页
    5.4 影响脱附热质传递的因素分析第95-97页
        5.4.1 内换热系数和外换热系数对脱附过程的影响第95-96页
        5.4.2 轴向扩散系数和传质系数对脱附过程的的影响第96页
        5.4.3 环境温度对脱附过程的影响第96-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提高吸附捕获CO_2的措施及方法第98-110页
    6.1 热效应及减小热效应的措施第98-100页
        6.1.1 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第98-99页
        6.1.2 脱附过程的热效应第99-100页
    6.2 套管式吸附器的设计及模拟第100-105页
        6.2.1 套管式吸附器的数学模型第100-103页
        6.2.2 吸附时通冷水的算例及结果分析第103-104页
        6.2.3 脱附时通热水的算例及结果分析第104-105页
    6.3 通电式吸附器的设计及模拟第105-106页
        6.3.1 通电式吸附器的数学模型第105页
        6.3.2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5-106页
    6.4 不同脱附方式的模拟结果对比第106-108页
    6.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7章 CO_2循环捕获系统设计与动态特性研究第110-130页
    7.1 捕获系统设计及流程第110-117页
        7.1.1 捕获系统的设计要点第110-111页
        7.1.2 捕获系统的设计第111-112页
        7.1.3 系统捕获CO_2的流程第112-117页
    7.2 捕获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条件第117-121页
        7.2.1 捕获系统数学模型第117-119页
        7.2.2 求解条件的处理第119-121页
        7.2.3 求解方法第121页
    7.3 模拟算例及结果分析第121-123页
    7.4 CO_2捕获系统循环性能指标第123-127页
    7.5 套管内水温对捕获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27-128页
    7.6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结论第130-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个人简历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概率可靠性理论及相关算法研究
下一篇:立铣加工过程稳定性分析及切削颤振在线监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