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论文中主要缩写词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2页 |
1.1 阿尔茨海默病和β-淀粉样蛋白 | 第13-17页 |
1.1.1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2 Aβ的产生和功能 | 第14-16页 |
1.1.3 针对Aβ的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1.2 多肽 | 第17-22页 |
1.2.1 生物活性多肽的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1.2.2 生物活性多肽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1.2.3 多肽自组装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二茂铁衍生物及其性质 | 第22-27页 |
1.3.1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22-24页 |
1.3.2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4-26页 |
1.3.3 二茂铁-多肽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Aβ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1.4.1 荧光光谱法 | 第28页 |
1.4.2 圆二色谱(CD)法 | 第28-29页 |
1.4.3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9-30页 |
1.4.4 其他方法 | 第30页 |
1.5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Fc-KLVFF和Boc-KLVFF的合成及表征 | 第32-55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3-34页 |
2.2.1 实验所需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2.3.1 产物鉴定、提纯与分析的方法 | 第34-35页 |
2.3.2 化合物的表征方法 | 第35页 |
2.3.3 样品配制 | 第35-36页 |
2.3.4 电化学方法 | 第36页 |
2.3.5 目标产物的体外代谢评价 | 第36页 |
2.3.6 目标产物的亲脂性评价 | 第36-37页 |
2.4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37-43页 |
2.4.1 化合物Fc-OBt(4)的合成 | 第37-38页 |
2.4.2 化合物Fc-KLVFF(12)的合成 | 第38-41页 |
2.4.3 化合物Boc-KLVFF(14)的合成 | 第41-43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2.5.1 目标化合物Fc-KLVFF(12)的表征 | 第43-48页 |
2.5.2 目标化合物Boc-KLVFF(14)的表征 | 第48-50页 |
2.5.3 Fc-KLVFF(12)溶液的电化学行为 | 第50页 |
2.5.4 目标产物的体外代谢评价 | 第50-52页 |
2.5.5 目标产物的亲脂性评价 | 第52-53页 |
2.6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Fc-KLVFF与Boc-KLVFF阻断Aβ_(42)聚集的研究 | 第55-66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5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3.3.1 样品配制 | 第56-57页 |
3.3.2 电化学方法 | 第57-58页 |
3.3.3 ThT荧光光谱测定 | 第58页 |
3.3.4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 第58页 |
3.3.5 透射电镜(TEM)测试 | 第5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3.4.1 荧光光谱研究目标化合物对Aβ_(42)聚集的抑制作用 | 第58-61页 |
3.4.2 AFM和TEM研究目标化合物抑制Aβ_(42)的聚集 | 第61-62页 |
3.4.3 电化学研究Fc-KLVFF与Aβ_(42)的相互作用 | 第62-63页 |
3.4.4 Fc-KLVFF抑制Aβ_(42)聚集的动力学过程 | 第63-64页 |
3.5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Ac-LPFFD和Fc-KLVFFK_6的合成及与Aβ_(42)的相互作用 | 第66-81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67-6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7-6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4.3.1 样品配制 | 第68-69页 |
4.3.2 ThT荧光光谱测定 | 第69页 |
4.3.3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 第69页 |
4.4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69-74页 |
4.4.1 Ac-LPFFD(19)的合成 | 第69-71页 |
4.4.2 Fc-KLVFFK_6(26)和KLVFFK_6(27)的合成 | 第71-7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4.5.1 产物鉴定、提纯分析方法 | 第74-76页 |
4.5.2 目标化合物Ac-LPFFD(19)的表征 | 第76页 |
4.5.3 目标化合物Fc-KLVFFK_6(26)和KLVFFK_6(27)的表征 | 第76-77页 |
4.5.4 目标化合物对Aβ_(42)作用的研究 | 第77-80页 |
4.6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Fc-KLVFF的自组装研究 | 第81-88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82-8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5.3.1 透射电镜 | 第83页 |
5.3.2 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分析 | 第83页 |
5.3.3 荧光光谱 | 第83页 |
5.3.4 圆二色光谱 | 第83-84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4-87页 |
5.4.1 光谱研究Fc-KLVFF的自组装 | 第84-85页 |
5.4.2 二茂铁-多肽纳米管的TEM及能谱分析 | 第85-86页 |
5.4.3 二茂铁-多肽纳米管的自组装机制的研究 | 第86-87页 |
5.5 结论 | 第87-88页 |
第六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9页 |
附录A 化合物Fc-KLVFF(12)的NMR图 | 第109-112页 |
附录B 化合物(12)和(14)的MS图 | 第112-113页 |
附录C 化合物(12)和(14)的HPLC图 | 第113-114页 |
附录D 化合物(19)和(26)的NMR及MS图 | 第114-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