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1.1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倡导 | 第10页 |
1.1.2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需要 | 第10页 |
1.1.3 笔者工作的需求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的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2.1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4页 |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4-15页 |
2.1.3 发现学习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5页 |
2.2 协作学习相关理论简述 | 第15-16页 |
2.2.1 什么是协作学习 | 第15页 |
2.2.2 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 第15-16页 |
2.3 学案导学相关理论简述 | 第16-17页 |
2.3.1 什么是学案及学案导学 | 第16页 |
2.3.2 学案导学的一般流程 | 第16-17页 |
3 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 第17-28页 |
3.1 教学对象及教学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3.1.1 初中生心理特点 | 第17页 |
3.1.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 第17-18页 |
3.1.3 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 第18页 |
3.2 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的原则 | 第18-19页 |
3.2.1 课时性原则 | 第18-19页 |
3.2.2 主体性原则 | 第19页 |
3.2.3 层次性原则 | 第19页 |
3.2.4 问题化原则 | 第19页 |
3.3 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 第19-23页 |
3.3.1 基本要素 | 第19-21页 |
3.3.2 对基本要素的实例分析 | 第21-23页 |
3.4 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学案导学课堂的一般模式 | 第23-26页 |
3.4.1 模式构建的依据和思路 | 第23-24页 |
3.4.2 一般模式的构建 | 第24-25页 |
3.4.3 对模式的阐释 | 第25-26页 |
3.5 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学案导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 第26-28页 |
3.5.1 协作学习小组分组的策略 | 第26页 |
3.5.2 学习活动任务设计的策略 | 第26-27页 |
3.5.3 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 第27-28页 |
4 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学案导学实验研究 | 第28-46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4.1.1 实验样本 | 第28页 |
4.1.2 研究变量的界定 | 第28页 |
4.2 实验准备 | 第28-29页 |
4.2.1 实验计划 | 第28-29页 |
4.2.2 问卷编制 | 第29页 |
4.3 实验实施 | 第29-46页 |
4.3.1 七年级上学期教学实验实施与反思 | 第29-39页 |
4.3.2 七年级下学期教学实验实施与反思 | 第39-46页 |
5 实验研究的结论 | 第46-51页 |
5.1 实验数据统计与学生访谈 | 第46-49页 |
5.1.1 实验数据的统计 | 第46-47页 |
5.1.2 学生访谈记录 | 第47-49页 |
5.2 实验结论 | 第49-50页 |
5.3 实验不足之处 | 第50页 |
5.4 运用该模式的注意点 | 第50-51页 |
6 结束语 | 第51-5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1页 |
6.2 未来工作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