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微塑性成形技术及微针简介 | 第14-18页 |
1.2.1 微塑性成形定义及特点 | 第14-16页 |
1.2.2 微针简介 | 第16-18页 |
1.3 微塑性成形技术及微针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微塑性成形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2 微针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1.4.1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1.4.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4.3 课题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纯钛 TA1 板拉伸实验研究 | 第24-33页 |
2.1 钛简介 | 第24-26页 |
2.1.1 纯钛基本性质 | 第24-25页 |
2.1.2 纯钛塑性成形机理 | 第25页 |
2.1.3 纯钛应用于微针成形 | 第25-26页 |
2.2 纯钛板拉伸实验 | 第26-27页 |
2.2.1 试验设备与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2 试验方案 | 第27页 |
2.3 纯钛拉伸实验结果分析及流动曲线拟合 | 第27-32页 |
2.3.1 拉伸速度对纯钛 TA1 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27-31页 |
2.3.2 板厚对纯钛 TA1 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纯钛微针的成形条件选择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纯钛 TA1 微针镦挤成形模具设计及制造 | 第33-41页 |
3.1 微针成形工艺选择 | 第33-35页 |
3.2 常用微成形模具加工方法及分类介绍 | 第35-36页 |
3.2.1 微细制造技术 | 第35-36页 |
3.2.2 微型模具分类 | 第36页 |
3.3 微针镦挤成形模具设计 | 第36-40页 |
3.3.1 镦挤模具材料选择 | 第36-37页 |
3.3.2 模具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3.3.3 模具加工及检测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纯钛 TA1 微针镦挤实验 | 第41-49页 |
4.1 微针镦挤成形实验方案 | 第41-43页 |
4.1.1 实验试样制备 | 第41页 |
4.1.2 镦挤充填试验 | 第41-43页 |
4.2 扫描电镜下的微针形貌 | 第43-45页 |
4.3 微镦挤试验力-位移曲线分析 | 第45-48页 |
4.3.1 微镦挤力-位移曲线处理方法 | 第45页 |
4.3.2 有压边圈模具和没有压边圈模具微镦挤实验力-位移曲线对比 | 第45-46页 |
4.3.3 成形速度对微镦挤实验力-位移曲线影响 | 第46-47页 |
4.3.4 板料厚度对微镦挤实验力-位移曲线影响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纯钛 TA1 微针镦挤成形数值模拟 | 第49-54页 |
5.1 微针镦挤成形模拟前处理 | 第49-51页 |
5.2 微针镦挤成形模拟分析 | 第51-53页 |
5.2.1 微镦挤材料流动分析 | 第51-52页 |
5.2.2 微镦挤力-行程曲线分析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纯钛 TA1 微针阵列正挤压成形探究 | 第54-63页 |
6.1 正挤压用于微针阵列成形 | 第54-55页 |
6.2 微针阵列正挤压数值模拟 | 第55-60页 |
6.2.1 微针间距对于微针成形的影响 | 第55-58页 |
6.2.2 微针在模具中的位置对微针成形的影响 | 第58-60页 |
6.3 微针阵列正挤压模具设计 | 第60-62页 |
6.3.1 通过正挤压成形的微针阵列 | 第60-61页 |
6.3.2 微针阵列正挤压成形模具设计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3页 |
7.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