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碰撞相容性研究与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碰撞相容性概念 | 第11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碰撞相容性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碰撞试验研究法 | 第13-14页 |
1.3.2 事故统计分析法 | 第14页 |
1.3.3 计算机仿真分析法 | 第14-15页 |
1.4 正面碰撞相关法规 | 第15-17页 |
1.4.1 美国正面碰撞法规 | 第15-16页 |
1.4.2 欧洲正面碰撞法规 | 第16-17页 |
1.4.3 中国正面碰撞法规 | 第17页 |
1.5 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碰撞相容性基础理论与评估方法 | 第19-27页 |
2.1 碰撞相容性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1.1 质量差异的相容性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1.2 刚度差异的相容性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2.1.3 几何差异的相容性基本原理 | 第22页 |
2.2 碰撞相容特性测定试验 | 第22-26页 |
2.2.1 全宽刚性壁障 (FWRB)试验 | 第23页 |
2.2.2 全宽可变形壁障 (FWDB)试验 | 第23-24页 |
2.2.3 渐进变形壁障 (PDB)试验 | 第24-26页 |
2.2.4 移动可变形壁障( MDB)试验 | 第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整车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27-34页 |
3.1 整车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27页 |
3.2 整车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7-33页 |
3.2.1 TAURUS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8-31页 |
3.2.2 EXPLORER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前部结构对斜角碰撞相容性影响研究 | 第34-52页 |
4.1 车对车斜角碰撞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4.1.1 斜角碰撞形式的事故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4.1.2 对斜角碰撞速度的仿真分析 | 第35-36页 |
4.1.3 车对车斜角碰撞模型 | 第36-38页 |
4.2 仿真结果 | 第38-47页 |
4.2.1 结构刚度变化的仿真结果 | 第38-43页 |
4.2.2 结构高度变化的仿真结果 | 第43-47页 |
4.3 仿真结果分析总结 | 第47-50页 |
4.3.1 前部结构刚度对相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前部结构高度对相容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总结 | 第49-50页 |
4.4 结构相容性改进建议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斜角碰撞中结构相容性特性与测定 | 第52-63页 |
5.1 前部结构作用力高度与刚度的评估与计算 | 第52-53页 |
5.2 测力墙模型验证与正面直角碰撞结构相容性测定 | 第53-54页 |
5.3 斜角碰撞结构相容性特性与测定 | 第54-58页 |
5.3.1 斜角碰撞结构相容性测定方法建立 | 第54-55页 |
5.3.2 斜角与正面直角碰撞结构高度特性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5.3.3 斜角与正面直角碰撞刚度特性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5.4 整车质量与速度对斜角碰撞结构相容特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5.4.1 碰撞速度对平均碰撞力高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2 整车质量对平均碰撞力高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3 碰撞速度对刚度测定的影响 | 第60-61页 |
5.4.4 整车质量对刚度测定的影响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