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前人研究述评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禁忌语的概念和范畴 | 第13-21页 |
2.1 禁忌语定义与特点 | 第13-16页 |
2.1.1 普遍性 | 第14-15页 |
2.1.2 民族性 | 第15页 |
2.1.3 时代性及可变性 | 第15-16页 |
2.2 禁忌语类别 | 第16-19页 |
2.2.1 词语禁忌 | 第16-17页 |
2.2.2 姓名称谓的禁忌 | 第17-18页 |
2.2.3 话题禁忌 | 第18页 |
2.2.4 节日庆祝禁忌 | 第18-19页 |
2.3 禁忌语的产生 | 第19-21页 |
2.3.1 对自然及神灵的崇拜 | 第19页 |
2.3.2 心理联想 | 第19页 |
2.3.3 礼貌因素 | 第19-20页 |
2.3.4 谐音因素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乌汉禁忌语对比 | 第21-37页 |
3.1 乌克兰语禁忌语 | 第21-28页 |
3.2 汉语禁忌语 | 第28-31页 |
3.3 乌汉禁忌语异同 | 第31-37页 |
3.3.1 乌汉禁忌语的共同点 | 第31-32页 |
(1) 命名和称谓禁忌 | 第31-32页 |
(2) 与死亡有关的禁忌 | 第32页 |
(3) 与性和生理行为有关的禁忌语 | 第32页 |
3.3.2 乌汉禁忌语的差异 | 第32-37页 |
(1) 乌克兰语没有而汉语有的禁忌语 | 第32-34页 |
(2) 乌克兰语有而汉语没有的禁忌语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汉语禁忌语差异原因 | 第37-41页 |
4.1 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 第37-38页 |
4.1.1 社会文化语境不同 | 第37页 |
4.1.2 宗教文化的差异 | 第37-38页 |
4.2 语言禁忌的定义与进化过程的相同点 | 第38-39页 |
4.2.1 语言禁忌的定义与演进 | 第38-39页 |
4.3 音意的相同点 | 第39-40页 |
4.3.1 语音层 | 第39-40页 |
4.3.2 词汇层面 | 第40页 |
4.4 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方法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