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七、资料来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特征与功能 | 第17-39页 |
第一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由来及历史沿革 | 第17-24页 |
一、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由来 | 第17-19页 |
二、传统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沿革 | 第19-24页 |
第二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特征 | 第24-35页 |
一、依附于宗教的表现形式 | 第24-28页 |
二、反映生活的动作内容 | 第28-30页 |
三、体现风情的律动特征 | 第30-31页 |
四、应运而生的舞蹈队形 | 第31页 |
五、缠绵的摆手歌和突显节奏的音乐伴奏 | 第31-33页 |
六、独特的民族服饰和多样的舞蹈道具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功能 | 第35-39页 |
一、祭祀神灵祖先、记载传授土家历史 | 第35-36页 |
二、再现劳动场景、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 第36页 |
三、宣泄情感、缓解疲劳 | 第36-37页 |
四、感受整体、认同族群 | 第37-38页 |
五、男女相悦、促进婚配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特征与功能 | 第39-53页 |
第一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当代形态的由来 | 第39-45页 |
一、湘西龙山世纪广场大众摆手舞 | 第39-41页 |
二、湘西龙山中小学的摆手舞 | 第41-43页 |
三、湘西龙山民俗旅游中的摆手舞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特征 | 第45-49页 |
一、脱离祭祀仪式的单独歌舞活动 | 第45-46页 |
二、调整简化的动作内容 | 第46页 |
三、传统留存的律动与加工美化的动态 | 第46-47页 |
四、简化的舞蹈队形 | 第47-48页 |
五、汉化的服饰和摆手歌 | 第48-49页 |
六、现代化的音乐伴奏 | 第49页 |
第三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功能 | 第49-53页 |
一、愉悦身心、强身健体 | 第49-51页 |
二、享受群体、和谐社会 | 第51-52页 |
三、弘扬民俗、开发产业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当代特征与功能形成的文化分析 | 第53-73页 |
第一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当代变异的文化分析 | 第54-65页 |
一、从显型文化结构看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变化 | 第54-56页 |
二、从观念意识结构看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变化 | 第56-65页 |
第二节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传统当代留存的文化分析 | 第65-73页 |
一、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中的“无意识结构” | 第65-67页 |
二、无意识结构与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传统的当代留存 | 第67-73页 |
结语 | 第73-77页 |
文献资料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