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认识论、反映论论文

论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

内容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导论第16-42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6-2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6-20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8页
            1.理论意义第20-24页
            2.现实意义第24-2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28-3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33-36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其研究方法第36-39页
        (一)整体研究思路第36-38页
        (二)研究方法第38-39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工作第39-42页
        (一)创新之处第39-41页
            1.视角的创新第39-40页
            2.内容的创新第40-41页
        (二)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工作第41-42页
第一章 传统人类实践活动的生态缺失第42-71页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的生态因素第43-46页
    第二节 传统人类实践活动生态缺失的内涵与外延第46-49页
    第三节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缺失的必然后果第49-55页
        一、危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及其可持续性生存与发展第50-52页
        二、造成社会的非公平正义及人的片面性发展和人性的扭曲第52-55页
    第四节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缺失的根源第55-69页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观第56-58页
        二、社会生活的极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第58-62页
        三、生产力的非生态性发展第62-64页
        四、自然的私有化、资本化第64-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二章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自然观第71-99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自然观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生态缺失的哲学反思第71-76页
    第二节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自然观题中应有之意第76-86页
        一、实践: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第77-80页
        二、自然: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第80-83页
        三、实践活动生态化: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在必然第83-86页
    第三节 人与自然在实践中的辩证和谐发展第86-97页
        一、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本真统一:人的自然主义完成第86-90页
        二、自然属人性的可持续化生成与发展:自然的人道主义完成第90-93页
        三、社会生产生活的整体辩证和谐: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成第93-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三章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的理论探析第99-130页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内涵、外延及目的第100-109页
        一、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基本内涵第100-103页
        二、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外在表现第103-107页
        三、实践活动生态化的根本目的第107-109页
    第二节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是一个发展的整体过程第109-118页
        一、实践活动目的的生态化第110-112页
        二、实践活动过程的生态化第112-115页
        三、实践活动结果的生态化第115-118页
    第三节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基本特征第118-128页
        一、生态优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前提第119-122页
        二、保护性开发是自然资源利益优化配置的前提第122-125页
        三、生态自然环境安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第125-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四章 人类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实现路经第130-178页
    第一节 更新发展理念第130-139页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新型自然观第131-133页
        二、坚持科学的生态文明发展观第133-137页
        三、确立生态实践观第137-139页
    第二节 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第139-152页
        一、强化生态科技的发展与支撑第140-144页
        二、加快生态物质利益的生产与发展第144-148页
        三、推进生态区域性协作与发展第148-152页
    第三节 构建新型的社会生活模式第152-163页
        一、倡导绿色生活第153-156页
        二、推行生态消费第156-159页
        三、开展生态公益活动第159-163页
    第四节 强化政策法律制度建设第163-175页
        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163-167页
        二、加快法律法规的生态化修订与完善第167-171页
        三、自然的全民化、共享化第171-175页
    本章小结第175-178页
结束语 实践活动生态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第178-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8页
致谢第198-202页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领袖权威研究
下一篇:汉民族的起源与形成—体质人类学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