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各种风俗专志论文

中国民间送礼习俗的结构与社会功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9页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选题的目的第10-11页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6-17页
     ·结构-功能理论第16-17页
     ·社会交换理论第17页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送礼习俗形成的社会基础第19-25页
   ·礼的起源第19页
   ·礼与礼物第19-20页
   ·送礼习俗形成的社会基础第20-22页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0-21页
     ·制度基础——家长制度第21-22页
     ·社会结构基础—“差序格局”第22页
   ·送礼习俗的社会心理基础第22-25页
     ·“欠恩还报”心理第23页
     ·求和谐、求均衡的思想第23页
     ·熟人社会中的面子观念第23-25页
第三章 送礼习俗遵循的原则第25-29页
   ·等级原则第25-26页
   ·互惠原则第26页
   ·理性化原则第26-27页
   ·适度原则第27-29页
第四章送礼习俗的结构和价值体系第29-37页
   ·送礼习俗的类别第29-30页
   ·送礼习俗的价值体系第30-32页
     ·人情观念第31页
     ·对恩惠的报答观念第31-32页
     ·“以和为贵”的观念第32页
   ·送礼习俗的结构第32-37页
     ·情感表达性送礼关系第34页
     ·目的工具性送关系第34-35页
     ·混合性送礼关系第35-37页
第五章 送礼习俗的社会功能第37-42页
   ·送礼习俗的积极功能第37-38页
     ·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第37页
     ·创造、维持并强化社会关系网络第37-38页
     ·影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第38页
   ·送礼习俗的消极功能第38-42页
     ·礼物的商品属性增强第39页
     ·送礼成为人们不能承受之重第39-40页
     ·送礼过程中信任机制缺失第40-41页
     ·人情礼节成为权力腐败的观念基础第41-42页
第六章 结语第42-45页
   ·礼尚往来表现了传统社会的互惠特征第42页
   ·送礼习俗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第42-43页
   ·人情淡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要代价第43页
   ·克服人情对制度的侵蚀是廉政建设的长期任务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信公司预算管理研究
下一篇:西安市中小餐饮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